壹心大哥|放不下对孩子负责的念头,其实是内心不想负责任

壹心大哥|放不下对孩子负责的念头,其实是内心不想负责任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可以不为自己的孩子负责吗?”  
我想 , 99%的父母都会大声回答:“不可以!”  
虽然很多亲子教育专家、学者都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放手 , 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  
其理由是 , 父母总想对孩子负责 , 不仅会失去亲子关系的合理边界 , 同时还会让孩子产生抗拒 , 感觉活得没意义 。  
而且 , 遇到这种情况 , 我们通常会被推荐一本书叫《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 并且书中有个金句说得非常好:  

“我绝对不是一个百分百的好妈妈 , 但我不从孩子身上汲取自我感 , 我不需要他们做什么或者成为什么满足我的需求或虚荣 。 ”  
我们也知道 , 这是对的 , 但就是很难做到 。  
在这点上 , 我们贯彻执行了一句话:认真学了那么多道理 , 依然总想对孩子负责 。  
▊ 放不下对孩子负责的念头为什么父母放不下这个念头 , 总想对孩子负责?  
其实 , 这种知而不行的呈现 , 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常态 。  
也许 , 你会认为“小我”太强大了 , 虽然知道了“父母总想对孩子负责”这个念头对孩子成长不利 , 但面对具体问题 , 总是被情绪裹挟着、被惯性支配着 。  
可是 , 真的是这样吗?  
你仅是对结果的好坏先做了总结 , 然后再分析了一下 。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经说过:“未有知而不行者 , 知而不行 , 只是未知 。 ”  
换句话说 , 你虽然懂父母要学会放手 , 不要总想对孩子负责 , 但是 , 你还只是停留于知识见闻的层面 , 自己并没有真正的觉知 。  
举个例子 , 有一个人在岸边 , 看见有人在河里游泳 , 这个人看了一整天后说 , 原来游泳是这样的啊 。  
他从此认为游泳需要换气 , 需要脚踩水 , 需要身体平衡 。 于是 , 他对别人说 , 我现在知道怎么游泳了 。  
可是 , 看别人游泳知道了游泳后的“知” , 与下水会游泳后的“知” , 表面上看都是“知游泳” 。  
但是 , 这两个“知”完全不一样 。  
一个是学会游泳的“知游泳” , 另一个是看会的“知游泳” , 但没下水的只是未知 。  
“未有知而不行者”就好比 , 会游泳的人永远“知”游泳是怎么一回事 , 他只要下水就“行” 。  
也就是——从来没有真正觉知却做不好的人 。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就好比 , 不会游泳的人“知”游泳是怎么回事 。 他为什么下水不会“行” , 因为他是“未知” 。  
也就是——还没有真正地知道 , 即内在觉知盲区 。  
试问 , 你如果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未知” , 如何能够真正放下对孩子负责的念头?  
你是否觉察并反思过 , 自己的问题出在于哪里?  
▊ 沉迷角色不敢自我负责我们现在聊聊自己的“未知”究竟是什么?  
先讲个智慧教养修行圈中的真实故事吧 。  
妈妈阿芸是两个男孩的母亲 , 大宝今年15岁 , 已经厌学在家一年多 , 小宝刚过周岁 。  
妈妈阿芸这一年多来的内心成长 , 呈现出螺旋、震荡式的上升过程 , 大宝也从原来沉迷网络游戏、拒不上学 , 到现在玩游戏开始自律、开始思考复学 。  
这个过程中的母子分别的辛酸苦辣 , 作为陪伴一年来的亲子教练 , 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 免得有自夸的广告嫌疑 。  
这一年来 , 我很少给妈妈阿芸有关孩子如何改变的答案 , 只是偶尔适当的沟通建议 , 也是为了缓冲当时的亲子关系矛盾 。  
我更多地是引导她跳出角色 , 把焦点回到自己身上 , 学会信任心灵 , 探索内在另外一个“未知”的自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