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二 )

  
听到她的训斥,婆婆赶来救场:  
“孩子,奶奶吃不动玉米,这些都归你……·”  
听了奶奶的话,女儿瞬间哭出声,  
边抹眼泪,边说:  
“奶奶牙齿不好,我咬一口,看哪根玉米嫩,  
闻一闻,也是为了挑最香的给奶奶……”  
许多时候,  
孩子行为表面似乎是错,  
但是拨开表皮,  
你会发现内核竟然温暖一片。  
很多时候,  
如果我们可以稍等片刻,  
耐心探寻孩子的本心,  
那么他就可以免受伤害,  
亲子关系也可以亲密更多。  
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文章插图  
3 惩罚孩子  
有位网友写过一件事。  
她6岁时因为吃饭把米粒弄到桌子上,  
爸爸暴怒,一把将她拎到堆杂物的地下室里。  
她在阴冷潮湿的黑暗中哭泣,求饶认错,  
直到睡着,最后,爸妈睡到半夜想起她,  
把冻僵的她放出来。  
从此,她不敢犯错,  
犯错不敢求助父母,  
即使开车发生剐蹭,也不求助父母,  
而是自己花钱解决,  
因为那份害怕深入骨髓,  
害怕被抛弃、害怕失去爱。  
儿童教育家海姆·吉娃特说:  
“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发生,  
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  
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  
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  
孩子遭受惩罚时,  
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  
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惩罚也许会让父母情绪舒展,  
但是却会让孩子尝到受伤的苦涩,  
并且深深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  
变得讨好父母或者远离父母,  
与健康的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文章插图  
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文章插图  
这三句话不要随便说  
孩子犯错,父母很容易关心则乱,迸发出一些伤人的话,即使后来想要收回,但伤痕早已定型,所以,这几句冷言冷语,不要随便出口伤人。  
1.嫌弃型:“你能让我省点心吗”  
在父母眼里,孩子犯错意味着麻烦和不省心。  
情绪一上头就脱口而出“你能让我省点心吗?”  
可是理智一回头,  
你会发现,  
嫌弃犯错的方式,  
只会令问题叠加成新的问题,  
激化亲子关系的矛盾,  
父母学着平静,  
先让孩子宽心,  
孩子才会减少犯错让你省心。  
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文章插图  
2.讽刺型:“早就告诉你不要这样”  
闺蜜说,前几天跟公婆聊天,  
说老公在路上不小心追了尾。  
没想到公公一听,冲着老公劈头盖脸:  
“说过你多少次,开车慢点,就是不听。”  
快30的老公,被训得狼狈不堪,闺蜜也很尴尬。  
他们说的对,  
开车要小心,  
可是父母那句“早就告诉过你,非不听”,  
暗含着“必须听我的”的气势,  
再多的关心,说出口来却让人窒息。  
孩子是独立的人,  
自己的路任何人无法替代,  
犯错是成长的必修课,  
好的父母要教他认识错误,避免错误,  
而不是畏惧父母,不敢承受。  
3.否定型:“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孩子3岁还尿床,你十分气愤:  
“这点事都做不好,还能做成什么?”,  
也许孩子18岁忽然开始尿床无法控制;  
孩子帮你拿碗,摔碎了你心爱的那个,  
你脱口就是:“你还能干点什么?”,  
从此孩子再也不敢帮忙;  
孩子走路跌倒,你脱口而出,  
“这么大了,连个路都走不好”,  
伴随着被否定的阴影,  
也许人生的路走得几多坎坷;  
心理学上有个“不值得定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