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妈妈|孩子喊你“妈妈”变成“妈”,一字之差,暗藏着孩子心理上的变化

布谷妈妈|孩子喊你“妈妈”变成“妈”,一字之差,暗藏着孩子心理上的变化  
  
文章图片  
  
布谷妈妈|孩子喊你“妈妈”变成“妈”,一字之差,暗藏着孩子心理上的变化  
  
文章图片  
  
布谷妈妈|孩子喊你“妈妈”变成“妈”,一字之差,暗藏着孩子心理上的变化  
  
文章图片  
  
布谷妈妈|孩子喊你“妈妈”变成“妈”,一字之差,暗藏着孩子心理上的变化  

大家好 , 我是布谷妈~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你身后的孩子 , 以前还总绕着你转 , 嘴里“妈妈”“妈妈”喊个不停 。 但突然有一天 , 他朝你喊出:“妈 。 ”  
这一声“妈” , 喊得猝不及防 , 让人毫无防备 。 那一瞬间 , 你心里空落落 , 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 。 因为你意识到:孩子长大了 。  
  
孩子从喊你“妈妈”到“妈” , 这一过程 , 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呢?  
一:语言和个性发展  
心理学上认为:婴儿时期的记忆方式 , 主要是重复和模仿 。  
孩子学说话时 , 从“啊”“哦” , 到能发出“ba””ma”这样的音节 , 他经过了无数次的观察和模仿 。 而为了更好地记住发音 , 他们说话一般都是使用重复的方式 。  
这时候 , 不管说什么 , 他们都爱说叠词 。 比如“杯杯”“爸爸”“妈妈” 。 我们跟他们对话时 , 也会无意意地使用叠词 , 这样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习 。  
爱说叠词 , 几乎是小婴儿的独特个性 。  
而在这一阶段 , 又是孩子和妈妈建立紧密的依恋关系期 。 我们难免会将“叠词”和“依恋”这种特殊的感觉联系起来 。  
一听到小婴儿咿呀学语 , 我们内心那种被依恋、被爱和被无条件信任的感觉 , 就会随之而来 。  
  
而到了3岁左右 , 孩子基本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 并且掌握的词汇量达到1000个左右 。  
3岁以后 , 他们进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 说的话语也从单个的词 , 到多个词 。 由简单的句子 , 到有逻辑复杂的句子 。  
这时候 , 他们基本不需要再说叠词来学习语言 , 而是彰显他“能说会道”的时候了 。 那小嘴八八的 , 说个不停 , 你都跟不上思路 。  
而且在3-4岁 , 孩子会进入第一个“逆反期” 。这时候的娃 , 已经不再是那个软软糯糯的可爱小婴儿了 。 而是一个有脾气、有个性 , 能随时惹你生气的倔强小家伙 。  
他不再处处需要依赖你 , 开口就是“我自己来” 。 你说啥 , 他总有一堆“不”等着你 。 他的世界里不再是你和爸爸 , 更多的是同学、老师 , 或者路边的猫和狗 。  
偶尔 , 你还会听到那一声“妈妈” , 变成了“妈” 。  
  
这时候 , 你不仅因为孩子的行为变化而惆怅 , 更因为孩子的语言变化而失落 。  
孩子的口头语 , 由“妈妈”变成“妈” , 不仅是他语言学习发展的需要 , 更是他个性发展的结果 。 你也第一次意识到:孩子在与你分离 。  
二:心理改变  
除了语言的发展 , 孩子由叫“妈妈”到“妈” , 还有可能是自我概念的形成 。  
《社会心理学》认为 , 孩子自我概念发展 , 要经历3个阶段:生理自我 , 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  
①生理自我  
这个阶段 , 一般是指0-3岁 , 正是孩子认识自我身体 , 探索世界的时候 。 在这一时期 , 他意识到 , 自己与外界是分开的 。 并且 , 自己的想法 , 与父母的想法也是不同的 。  
虽然自我概念在3岁时基本形成 , 但他与父母建立了亲密的联系 。 他的世界里 , 父母也是占主要地位 。 此刻 , 父母是最亲近也最依赖的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