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长|急急急!孩子长不高怎么办?

「唉,我家孩子怎么还没蹿个子!」  
「可能小孩长得晚,过段时间自己就长起来了。」  
「那可不能等,万一是有什么毛病呢?」  
「那……你去医院找医生看看?」  
也许,很多家长也会有同样的困扰。孩子长得高,可能是许多家长共同的期望。  
但是,有些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没开始“蹿个儿”,可家长却认为是孩子“晚长”,对此毫不在意;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个子矮,就是营养没跟上,因而对孩子“大补特补”,盲目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  
殊不知,对于孩子的身高,被动等待增长或者过度的补充营养,都是不科学的。  
那么,家长应当如何应对孩子的身高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对家长们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  
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如下的明显规律。  
0~2岁,为婴幼儿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  
3岁之后,孩子通常以每年5~7厘米的速度长高,一直到青春期之前。  
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通常在8岁之后,平均的年龄为9~10岁。  
男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通常在9岁以后,平均年龄在11~12岁。  
整个青春期的发育过程,大约需要1.5~6年,平均为4年。这一时期,孩子身高的增长速度为青春期前期的2倍。  
儿童发育的Q&A  
为啥会有“早长”“晚长”的说法?  
实际上,光看年龄,来评价一个孩子的身高水平,是不准确的。  
每个孩子,身高停止生长的年龄其实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能一直长到十七八岁,有的孩子15岁就不再长高了。  
但是,所有孩子身高停止生长的骨龄是相同的。通常情况下,男孩长到骨龄16岁,女孩长到骨龄14岁,身高基本就会停止生长。  
因此,判断身高增长,应当看骨龄。  
骨龄和年龄,有啥联系不?  
正常的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当在±1岁之间。如果骨龄比生活年龄大1岁以上,就是“早长”,反之则是“晚长”。  
若孩子明显比同龄人要矮,或是比同龄人高出很多,家长就应在密切关注孩子生长状态的同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拍摄骨龄片。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我家孩子太矮了,可以多吃肉、多吃饭,补补身体吗?  
其实,要想孩子长得高,不应盲目补充营养。事实上,保证充足、均衡的营养,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营养过剩、导致肥胖或超重,则可能会影响身高。  
因为,较多的脂肪组织,易导致雌激素分泌增多。而体内较高浓度的雌激素,会直接加速骨龄生长,促使成长板闭合,从而影响身高。  
有大量临床数据表明,身材较胖的孩子,易出现骨龄提前的状况,也就是说,骨龄一般大于实际年龄,导致身高增长的空间受限。  
那有啥科学的办法,能让孩子长高啊?  
想要知道如何让孩子长高,我们要先了解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下面便列举了一些:  
遗传:人的身高,通常70%~80%取决于遗传因素。同一种族、家族等,其青春期发育早晚具有相似性。  
孕期:母亲孕期的营养、情绪、子宫及胎盘情况、是否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先天身高。  
激素:孩子成长过程中,生长激素、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他:某些慢性疾病或者生活环境等,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和体重。  
先天的因素,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家长们可以搞清楚孩子身高矮小,具体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然后“对症下药”。  
另外,家长还需要引导孩子,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