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孩子爱说脏话,两种妈妈的不同处理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

你家孩子说脏话的时候,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行为主义|孩子爱说脏话,两种妈妈的不同处理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  
文章插图  
我们小区的果果妈妈曾被他儿子的脏话尴尬到不行,那天她带果果在公园玩遇到他同学的妈妈,让果果喊“阿姨好”,没想到他竟然来了一句“阿姨SB”。  
当时她气得甩了他一巴掌,“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  
当然同学的妈妈也感觉挺尴尬的,就离开了。  
对于孩子说脏话这个行为,很多家长都感觉非常受不了,听见孩子说脏话,第一反应就是就像果果妈妈那样,先打一顿再说……  
但是你会发现即使你打了骂了,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孩子依然该说还说,甚至还会越说越起劲,这是为什么呢?  
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行为中得到了好处。  
行为主义|孩子爱说脏话,两种妈妈的不同处理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  
文章插图  
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  
一个人的行为有好处,这个行为就能保持下去;一个行为没有好处,这个行为就会消退。  
可是有些家长会有很大困惑,那孩子明明在家说脏话的行为已经被批评了,看起来没有好处,为什么这个行为却仍然得以保持呢?  
你能想象,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在公园,看到别的孩子生气的时候大声地骂了这句话的时候,也许他不一定理解这话本身是什么意思,但是他感受到了那句话带有强大的气势,看到这句话把愤怒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就体会到这句话是有力量的。  
行为主义|孩子爱说脏话,两种妈妈的不同处理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  
文章插图  
大家可以想一下,当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脏话的时候,妈妈会是什么反应?  
妈妈一定会很生气,会批评他、惩罚他。  
这个孩子看似是被批评,并没得到什么好处啊,但是,他会发现这句话真的有用。  
为什么呢?  
因为“平常妈妈很理智,很难被激怒,但是我只要一说这句话,妈妈立刻就火儿了,那就说明这句话太有威力了。”  
那被惩罚以后,即使他对着妈妈不敢骂了,但如果朋友惹了他,在愤怒情绪下他当然会把这句话大声骂出来,因为他见识过这句话带来的力量感。  
行为主义|孩子爱说脏话,两种妈妈的不同处理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  
文章插图  
所以,我们看到在这个过程中,看似孩子说脏话没有好处,但实际上他体会到了脏话在激怒妈妈时的强大力量。说脏话的行为有效果,这个行为得到了强化,那它当然就会保持下去。这就是孩子不断说脏话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孩子3-4岁左右的年纪,会出现一个诅咒敏感期。  
孙瑞雪老师有一本非常好的育儿书,叫做《捕捉儿童敏感期》,他在书里面写过这样一段话: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尤其有些话能像利剑一样,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于是便开始没轻没重、快乐地随便使用。但是成人很怕儿童使用诅咒的词汇,比如,死之类的,一听到就反应强烈。  
但是你会发现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因为孩子通过成人的强烈反应,让他确信某些语言真的特别有威力。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一本非常经典的育儿书籍,非常推荐家里有12岁以下孩子的父母来阅读,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能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爱护他们,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那针对孩子说脏话这个行为,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很多妈妈下意识的反应就是:  
要求孩子闭嘴,不许这样说,没有礼貌,如果再这样说我会打你!  
或者去跟孩子讲一箩筐的道理,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