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孩子被惯坏!家长再不纠正 老了就等着哭吧!( 二 )

  
冷静而坚决地应对孩子发脾气  
父母都不想看到孩子发脾气,不管是在外面玩不肯回家,还是不给买玩具就大哭大喊。但是,如果你屈服了,结果会更糟糕,孩子会一直发脾气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他看来发脾气有效果,他总能在大发脾气后得到想要的东西。所以,在发现孩子出现“以哭闹换要求”的行为时,一开始就不要让他得逞,让孩子觉得这一招无效而最终放弃。如果是在家,你可以任由孩子自己发脾气去,不用理他(只要孩子没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危险)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就更不能被发脾气的孩子牵着鼻子走,不然下次孩子肯定还会这么“威胁”你。  
正确的做法是,平静地把孩子领回车上或带他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一个人怎么闹就怎么闹。当孩子意识到你不会因为他的哭闹或“威胁”而妥协,孩子就不会再采取这种策略了。而且拒绝宠溺孩子,会让孩子更加自律,也会更加珍视他所能得到的东西。  
培养孩子耐心的习惯  
被惯坏的孩子不但认为自己要什么就应该有什么,而且还会认为有诉求必须马上得到满足,缺乏耐心和等待。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触摸屏的时代,点什么有什么,要找谁打个电话就行,想知道什么问题的答案,搜索一下就有,想和远方的朋友见面,只要打开QQ、Skype、微信便可。现实生活中这些便利的技术会让孩子形成不切实际的期望,让他以为想要什么都能马上得到。  
让孩子缺乏耐心的另一个原因是,孩子常常看到父母也表现出不耐烦,比如,在等待页面打开、等待对方回微信或短信时、或者等待排队结账时……而且父母也常常觉得让孩子高兴很容易,只要满足他的要求,给他一点零食或玩具就行。因此,这也导致父母很难对孩子说不。但是,父母越屈从,孩子就会越没有耐心。  
以身作则,对于教育孩子也是至关重要的。找机会,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在很多事情上也需要耐心等待。比如你在商场看中了一条牛仔裤,但最后没有买,请告诉孩子:“那条裤子特别合身,可是我的旧裤子还能穿”或者“我等促销的时候再买”。让他从父母身上看到等待的意义。  
给予孩子鼓励而不是奖励  
【 父母|孩子被惯坏!家长再不纠正 老了就等着哭吧!】“如果孩子每做一件小事都会得到物质奖励,他很快就会失去做事或者探索的动力。”相反,给予孩子赞扬,效果会更好、更持久。如果孩子努力地搭出了积木城堡、认真地画了一幅画、或帮你完成了一件家务活动,要及时给予孩子鼓励,而且鼓励要侧重于孩子努力或思考的过程。要提前给孩子说明清楚,这是为他取得进步的庆祝而不是奖励。然后,基于庆祝的基础,让孩子挑选他喜欢的餐馆或让孩子吃一个他期盼已久的圣代冰激凌。这样做既不会惯坏孩子,也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正面激励效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