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父母如果有时间,尽量多带孩子去三个地方,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很多人以为,孩子在课堂上才是学习,把脸埋在课本里才是学习。但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是能让孩子学习的好地方。  
在这些地方,孩子学习能事半功倍,比一味闷在家里“苦学”强。  
不管孩子多大,都建议父母带他们去这3个地方,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一:大自然心理学认为:孩子出生后,心智最早成熟的,是感知觉。  
孩子通过感知觉,唤起思维、记忆,塑造大脑的思考模式。  
很多家长苦恼孩子不会遣词造句,一写作文就脑子里一片空白,记流水账。这很可能就是孩子不懂得运用感知觉,不会调动自己的体验,去感知身边的事和物。  
图书馆|父母如果有时间,尽量多带孩子去三个地方,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文章插图  
父母不妨带孩子去郊外、去田野间、去山野里,亲近自然。让他们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感受自己内心的想法和体验,唤起孩子的感知觉和想象力:  
“你看到了什么?”  
“稻穗。”  
“什么颜色?”  
“青绿色的稻穗。”  
“加上数量呢?”  
“一大片青绿色的稻穗。”  
“加上动作呢?”  
“一大片青绿色的稻穗,在风中摇曳。”  
“用拟人修饰一下。”  
“一大片青绿色的稻穗,在风中摇曳,像一群顽皮的小孩子,嬉戏打闹。”  
“你听到了什么?”  
“远处传来阵阵蛙声。”  
“你闻到了什么?”  
“泥土的清香。”  
“此刻你的感受?”  
“有些陶醉,很舒畅。”  
“加上时间地点串起来。”  
“清晨,我在郊外的田野间,看见一大片青绿色的稻穗,在风中摇曳。它们像一群顽皮的小孩子,嬉戏打闹。远处传来阵阵蛙声,伴随着泥土的清香,让人不知不觉陶醉其中,心情舒畅。”  
图书馆|父母如果有时间,尽量多带孩子去三个地方,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文章插图  
当孩子不知道写景写物的时候,那就带孩子去大自然走走吧。让他感受风吹过脸庞的感觉,体验流水滑过指尖的感觉。  
正如教育家蒙特梭利说得那样:“孩子如果没有赤着脚踩在湿润的泥土里,他怎么能体会到黏糊糊的感觉呢?”  
只有当孩子真正运用感知觉,去看云卷云舒、听花开花落,他才能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文字的魅力,拥有调动文字的能力。  
二:图书馆文学作家杨红樱说:“图书馆是个使人终生受益的地方,带孩子们到图书馆去吧,他们一生都会感谢你。”  
当孩子静不下心学习的时候,那就带他去图书馆吧。好的学习环境,会让孩子受到感染,不知不觉融入其中。  
《发展心理学》提到:表象具有可操作性,能为想象力提供基础。  
而这些“表象”,其实指的就是我们大脑里的知识内容。当孩子的知识,不只局限于课本,而是不同种类时,他学习起东西来,也就能融会贯通。  
图书馆|父母如果有时间,尽量多带孩子去三个地方,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文章插图  
图书馆里环境安静,没有游戏的吵闹声,也没有玩具的诱惑。身边的人都埋头静静地看书,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阅读,也会有一种仪式感和敬畏心。  
当周边没有嬉戏打闹声时,哪怕再好动的孩子,也会不自觉学起大家的模样,安静下来,专注于书本。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爱看书,而是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书而已。图书馆里书本种类多,遨游在浩瀚的书海里,他总能找到一本喜欢的、适合的书来。  
其实家长带孩子去图书馆,本身就是在做榜样,用行动告诉孩子:这世间休闲的时方式有很多种,而看书,是最廉价却又最有益的那种。  
图书馆|父母如果有时间,尽量多带孩子去三个地方,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文章插图  
为孩子提供一个浓厚的学习环境,当孩子遇到不懂的知识时,还能与父母轻声交流探讨。这样不仅促进亲子感情,还能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