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情感暴力”正在祸害千万孩子,也许你就是这种父母( 二 )

  
妈妈依然对他很冷漠 。   
他说 , 当时特别想对妈妈说一句“你可以打我 , 可以骂我 , 但是不要不理我” 。   
忽视和冷漠是给孩子精神上最大“凌迟” , 永远也不能让孩子情感健全 。   
想要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的人 , 就要给孩子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 , 才会让孩子觉得“我是重要的” 。   
“看见感” , 才是孩子获取安全感的根源 。   
02  
有些父母 ,   
不经意间就在“虐待”孩子  
成年人 , 许多都有过被父母严重忽视过的经历 , 内心都默默地藏着一句话:  
等我做了父母 , 一定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   
后来却又在不经意间“虐待”了自己的孩子 。   
在《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 , 在中国亲子沟通的状况中有近7成的父母:  
从不花时间陪孩子;  
不问孩子学校或是班级发生的事;  
不和孩子讨论身边发生的事 。   
正是因为父母的不重视 , 成为伤害孩子的“隐形杀手” , 表面上看不出伤痕 , 孩子内心却是早已满目苍痍 。   
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总结过:  
容易忽视孩子的父母有很多种 , 其中最典型“控制感”和“忽视感”是父母无法回应孩子的根源 。   
“控制型”父母:要求高、回应低  
这种父母内心潜在着一种欲望 , 想用自己的思维来控制孩子 , 不接受孩子的反驳 , 也不在乎孩子是否能接受 。   
电视剧《八角亭谜雾》中 , 有这么一个场景 。   
女孩玄念玫的奶奶总是把她当成死去的姑姑 , 天天念的都是姑姑的名字 。   
妈妈觉得这样很影响她的成长 , 就想把她送到深圳去读书 , 让她换一个环境 。   
但是爸爸却不同意 , 他说:她只是个小孩子 , 她的感受不重要 。   
父亲认为“女儿是我的 , 我做主” 。   
因此他严厉地控制着女儿 , 不允许使用手机 , 不能独自出门 , 更不允许女儿离开身边 。   
“新型情感暴力”正在祸害千万孩子,也许你就是这种父母  
文章图片  
这种的父母最令人窒息 , 总认为“我想的”就是“孩子需要的” , 以强势的态度 , 忽略孩子真正的需求 。   
“忽视型”父母:要求低、回应低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男孩 , 为了博取妈妈的关注 , 用跳楼威胁 。   
他说:  
无论我做什么 , 她都敷衍我;  
考试考到前100名 , 不仅不表扬我 , 还说只要不考零分就行;  
学校让家长在试卷上写寄语 , 她总是玩手机 , 叫我自己写……  
其实 , 和漠不关心相比 , 孩子更希望父母对自己提要求 。   
但是如果很少关心孩子的成长 , 总是敷衍、无视和冷漠对待孩子 , 那么孩子的心理就会觉得“我不是重要的” , 从此而形成低自尊的人 。   
03  
好的父母 ,   
都会填满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在《被忽视的孩子》中 , 作者总结了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在人际关系中 , 以“自我保护”的姿态拒绝他人的情感 , 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   
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 , 感觉缺了什么 , 却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存在感很低 , 害怕在人群中被别人关注 , 性格自卑怯懦 。   
总陷入自责和质疑 , 始终觉得“我不够好” , 用讨好的方式来获得关注 。   
孩子天生就有依恋感 , 但当父母切断这层距离 , 孩子的内心从“我可以依靠父母”过渡到“我只能依靠自己”的状态 。   
有一句话这样说:  
成人的世界 , 看见感 , 会让人觉得被需要 , 被温暖 , 而孩子的世界 , “被看见”是一种生存必须 。   
能填满孩子内心的 , 永远藏在父母给的互动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