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柴|别不信,您还真不一定能读懂( 二 )

木柴|别不信,您还真不一定能读懂  
文章插图  

  1. 如果这是一根楠木,它在炉膛里燃烧的时候,发现自己是和那些枯木不一样的。它选择了离开,然后它成了一件艺术品,给人以启迪和愉悦,它的价值反而大于炉膛里那堆燃烧木棍。就像人一样,如果一个集体里其他的人的素质很低,而你还以为团结就是力量,在这样的集体中会迸发出能量,是可笑的。有的木头天生就是生火用的,而有的木头却是能撑起一座大厦的栋梁,所以,木头不仅止于燃烧一种功能。
这种求异思维,使我们在阅读文本时,不是简单地认可书中的观点,而是从文本中跳出来,通过假设、想象和联想等手段,生成了自己的不同思考。这些思考,才是阅读文本真正的所得,这些所得是读者自己独有的,是那些读完不思考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如果让孩子在阅读时养成这种求异思维,孩子的就学会了批判辩证地看问题,而要想培养这种能力,就要多一些实践体验。这就回到开头所说的 “双增”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一个每天不停地刷题,不停地从学校到补习班奔波的孩子,是产生不了这些求异思维的,他们缺乏生活的实践和体验,自然想不到一根远离炉膛的木棍依然能发光发热。  
漫画/谭希光  
【 木柴|别不信,您还真不一定能读懂】文章/高自发  
来源:讽刺与幽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