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作为父母,很容易有3种错误认知( 二 )

  
所以 , 挫折教育本就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 而不是通过“人为”的创造条件来模拟或规划 。   
在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作为父母,很容易有3种错误认知  
文章图片  
2、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  
事实上 , 孩子从小到大 , 已经无形中会面对很多挫折 , 同时也战胜了很多挫折 。   
比如孩子最初学习走路 , 总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 , 但是最终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健步如飞 , 大踏步稳稳地向前走 。   
其中他们摔倒过多少回?我想没有人能够统计得过来 , 结果就是孩子战胜了困难 。   
那么在孩子最初走路的时候 , 又有几个父母是让孩子独立面对的呢?对孩子尝试走路的练习不闻不问 , 随便他们走、随便他们摔?我想这样的父母也是凤毛麟角吧!  
所以 ,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 , 并不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 , 而是要积极主动地为孩子总结成败的原因 , 帮助他们走出失败的阴霾 , 从而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   
在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作为父母,很容易有3种错误认知  
文章图片  
3、挫折教育是宝宝长大以后的事情  
事实上 , 孩子的挫折教育应该是出生后就应该开始的 。 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父母格外的照顾和养育 , 父母应该积极与宝宝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 让宝宝对家长和环境产生美好的信任关系 。   
有些家长认为挫折教育时宝宝长大以后的事情 , 对于小宝宝时期则压根儿看不得受一点儿委屈 。 实际上 , 宝宝本是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自然而然获得的承受挫折和打压的能力 , 结果却白白错失了良机 。   
如果在小宝宝时期一味以他为中心 , 一旦环境变化 , 孩子就无法适应和调整 。   
同时 , 延迟满足、承担家务等 , 都是挫折教育或者承担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   
在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作为父母,很容易有3种错误认知  
文章图片  
另外 , 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 , 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到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 一旦孩子产生挫败感 , 就需要及时的沟通 , 表达出对他这种挫败感的理解和共情 , 来平息孩子的挫败感 , 而不是为了“挫折”而“挫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