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基因研究显示“孩子不是白纸”, 错误的育儿观念正在引发悲剧!( 三 )

  
影响因素有三个:遗传力、共享环境(父母或共同的照顾者)、非共享环境(遗传及家庭以外的因素) 。  
育儿|基因研究显示“孩子不是白纸”, 错误的育儿观念正在引发悲剧!   
文章图片   
基因对人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  
1、整体认知能力,基因影响占比56%  
2、人格的五大维度,基因影响占比40%-50%  
(注: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数据会有不同,不必纠结于具体的数值)  
不仅如此,“非共享环境”对这些双胞胎的影响要高于“共享环境”(也就是家庭环境) 。  
也就是说,孩子最后变成什么样的人,一大部分来自基因的影响,另一大部分则来源于他自身的独特经历(非共享环境) 。  
各位老父母亲们,看到这里,心头有没有受到重重的一击呢?  
其实,孩子更像是一粒种子  
在我看来,如果摈弃过去错误的根基性理念,推翻“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的假设,我们就会发现,父母在育儿方面承受的很多焦虑、孩子承受的压力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  
与“白纸”相比,我觉得一个初生婴儿更像是一颗种子 。  
父母要做的,就是放TA放在一个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适时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只要做好这些辅助工作,搭建合适的环境,种子自己就可以茁壮成长 。  
育儿|基因研究显示“孩子不是白纸”, 错误的育儿观念正在引发悲剧!   
文章图片   
父母根本就不需要过度干预,甚至改变种子的生长方向——因为根本就没用 。  
如果你种下的是月季的种子,就算是种在再肥沃的土地施再贵的肥,它也不能开出牡丹花来 。再说,月季又有什么不好?整个花园都是牡丹的话,难道不无聊吗?  
作为种子的看护者,父母更需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创造一个更适合他天性成长的优质环境 。  
如果这是水生植物,你就该把它种水里,而不是种在田里,给它施最贵的肥,然后告诉它“这都是为你好”,它真的不需要!  
孩子们不是白纸,不是画上了一笔就再也擦不掉了 。也正因为他们是种子,所以“容错率”比白纸高得多 。  
你多浇或少浇10毫升水,修枝时多剪或少剪一两枝,多晒或少晒五分钟阳光,都不会对种子的生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  
把孩子当“种子”来对待,不仅父母减轻了很多纠结和焦虑,孩子也会轻松很多 。  
养育孩子的重点不在于教,而在于懂 。  
无论是天生气质理论,还是多元智能理论,都是在告诉家长:孩子有其出厂配置,请顺势而为,不要强扭 。  
所以,当你被育儿的那点事焦虑到无法呼吸的时候,请记住“孩子是一颗种子,不是一张白纸,不会因为画错一笔就毁了他的光明前途” 。  
意犹未尽  
【育儿|基因研究显示“孩子不是白纸”, 错误的育儿观念正在引发悲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