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软柿子”是被父母捏出来的,错误的带娃行为,容易让孩子挨欺负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懂事且乖巧的,于是大家一直在努力尝试各种方式,让孩子成为自己心中理想的模样。
不过懂事的孩子固然好,但这也是需要掌握一定分寸的,如果家长过分打击孩子,反而容易让孩子成为大家所说的“软柿子”。
孩子在学校是“软柿子”性格?
小白是一位七岁男孩的母亲,她从为人母的那天起便一直坚信着一个道理,就是男孩子一定要严苛管教,这样才会听话。
【 原生家庭|“软柿子”是被父母捏出来的,错误的带娃行为,容易让孩子挨欺负】
文章插图
于是从小到大她一直都在给儿子维维树立着各种各样的标准,告诫其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似乎失去了自我,并变得唯唯诺诺起来。
一次,小白看孩子的情绪尤为低落,再三盘问下才知道,原来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了,自己的同桌总是让他替自己值日不说,甚至还想让周围的同学都孤立维维。
暴脾气的小白了解完问题后,直接就去找班主任老师理论,无奈的班主任找来了同桌的孩子及其家长进行情况的了解。
文章插图
在一番沟通之下,小白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一直处于被欺负的状态,同桌也说孩子非常老实,提什么要求也不拒绝,所以自己才总想欺负他的。
后来小白也反思过,自己确实对维维在某些部分过分严要求,这才让小家伙成为同学口中的“软柿子”。
事实上,“软柿子”性格多半都是被父母“捏”出来的
有很多父母一直都在抱怨孩子的性格很软,没有主见,不懂得拒绝,然而究其原因,这似乎并不是孩子的错。
文章插图
其实小朋友在不同年龄段的“自我认知能力”都不同,这样就导致他们表现出来的性格、行为会呈现出一种阶段性的变化。
但如果家长只是一味盲目地要求孩子懂事,甚至为此而出现打击他们积极性、对他们过分苛责的举动,反而会让他们在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形成软弱的性格,在这一点上家长可别忽视。
这3种错误的带娃行为,会更容易让孩子挨欺负
不可否认,带娃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每位家长经历在其中的时候都会苦恼,而用错方式的带娃行为,非但不能对孩子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让他们在入学后更容易收到欺负。
文章插图
【方式一】:不许哭、不许闹,让孩子在不恰当的年龄段学会“懂事”
哭和闹是小孩子的天性,他们在还不懂事的时候,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因为烦躁,而拒绝孩子这样情绪的表达。
如果家长多次严厉制止孩子,并且告诫孩子要懂事,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开始不自觉地压抑着内心的想法,虽然家长看着像懂事,其实孩子内心的情绪却很难释放。
【方式二】:平日里对孩子缺乏陪伴,经常忽视孩子的需求
童年时期的孩子最需要的便是家长的陪伴,这是一种安全感方面的需求,家长应该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也注重孩子的感受。
文章插图
最忌讳的便是家长以忙为借口,不断拒绝孩子的需求,而且还会说孩子不懂事,应该学会自立之类的话语。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家庭汗蒸的正确方法 家用汗蒸可以用艾叶吗
- 没有排酸的牛肉冷冻过了 家庭牛肉排酸方法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怎么样才能摆脱或者化解来自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伤害 怎样才能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