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娘|“老了住儿子家后,才看清儿子”65岁老人的话,戳痛父母的心( 二 )
娘叔就是这样的例子。她总觉得表妹听话,懂事,有上进心,必然要孝顺自己。但同居后,她发现表妹变了,不再是自己的儿子。
儿子嫌弃她:
娘叔说她一直以儿子为荣。
傲,没想到儿子却以她为耻。
吃饭的时候,儿子嫌弃她不文雅,说话的时候,儿子嫌弃她说话土。
在她跟亲家母吃饭之前,儿子甚至对她嘱咐道尽量少说话,她知道儿子是担心她在亲家母面前给他丢脸。
跟儿媳妇有矛盾,儿子只知道去哄儿媳妇:
婆媳住在一个屋檐下,难免有矛盾,大伯娘的生活习惯跟儿媳妇不一样,两人也不了解对方,自然就容易产生误会,大概是儿媳妇想让大伯娘早点回来,就开口问大伯娘,大伯娘觉得儿媳妇是要赶自己走,她觉得没道理,这是自己儿子的房子,再说了当初她可是把积蓄都给了儿子才有这房子,于是据理力争。
她没想到儿子居然让她少说两句,去哄儿媳妇,她心里很是委屈,她想起小的时候,儿子可是很护着她的,如今都变了,别人都说养儿防老,大伯娘说自己是养儿坑自己。
想跟儿子说话也说不上几句:
大伯娘说其实这些她都可以忍,自己都一把年纪了,就是想跟儿子多说说话,本以为住在一起能好好说说话,没想到儿子经常很晚才回家,吃饭的时候说的话,她也插不上嘴,等到她说了,儿子好像在认真听,但每次都好像是在敷衍她,总让她觉得自己在打扰儿子的生活。
大伯娘虽然心里念着儿子,但也是一个知趣的人,经过这么一折腾,她觉得自己再呆下去也没意思,倒不如回老家。
大伯娘说自己看淡了,她虽然说得云淡风轻,但我能感觉到她的焦虑和孤独,她是在向现实妥协。
人都会变老,这是无法逆转的,很多人担心的不是老,而是老了以后的生活。
有些人认为一个人若想晚年过得好,就要养儿防老,事实上,一个人的晚年过得好不好,不能指望子女,指望多了,就很容易生怨怼,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对子女来说,父母是养育他的人,但是他的人生里面,不只有父母,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和人,并不是每个子女都能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这样一来,对父母就会有所忽略,父母也会有所失望。
父母若是强行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期待去做,必然引起反感,也会伤及母子感情。
最后就算子女答应了,也会对父母心有不满,这样的晚年生活,就是一场内耗。
文章插图
03:别等老了才知,一个人若是想晚年不受苦,须做好三件事:
一:保存好积蓄
很多父母都会把自己晚年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的身上,潜意识里认定子女会赡养自己,自己老了也一定会跟儿子生活在一起,他们认为这是儿子的责任和义务,但事实上,儿子对父母是有赡养的义务,但没有规定说一定要住在一起。
很多子女都不愿意跟父母住在一起,一是受约束,觉得不方便,二是不想面对伴侣跟父母的矛盾,也许你会觉得房子你出了钱,所以理所应当有居住权,但其实对子女来说,父母给子女钱买房是赠予,也就是免费给的,不用还的,所以儿子并不会觉得父母应该有份居住。
当然,一般来说,儿子不会明着拒绝,但心里多少会有所排斥,这样一来难免会产生矛盾。
所以,人老了一定要保存好自己的积蓄,别把自己所有的养老钱都贴补给儿子,要为自己做好打算。
很多人认为人老了,不需要花钱,其实人老了,花的钱更多,因为要看病,若是手上没有钱,那生死只能指望他人。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