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一拉”孩子就脱臼,别慌!看完这篇,医生教您如何预防脱臼
【“轻轻一拉”孩子就脱臼,别慌!看完这篇,医生教您如何预防脱臼】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 , 作为家长都想要用心呵护 , 不愿让宝宝受到伤害 。 可是由于缺少幼儿骨骼知识方面的正确知识 , 导致生活中“牵拉肘”状况频发 。 其中2到3岁的发病率高达62.5% , 医院每月因“牵拉肘”看门诊的病例能有几十例 。
牵拉肘如此频发 , 归根到底还是儿童骨骼太脆弱了 , 爸爸妈妈牵着小朋友“荡秋千”这样简单的动作 , 就很容易导致儿童牵拉肘 , 出现脱臼的状况 。
如果孩子一不小心就脱臼了 , 一定要引起注意 , 很可能是“牵拉肘” 。
那到底什么是“牵拉肘”?该如何预防孩子出现经常性脱臼?今天医生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牵拉肘 , 更好地预防儿童出现经常性脱臼现象 , 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
文章图片
何为“牵拉肘”?
昨天一位妈妈 , 抱着孩子急匆匆地来到门诊处 。 原来是三岁多的小豆豆一直哭闹着在外边玩耍 , 不愿意回家 。 豆豆妈妈有事急着回家 , 无论怎么哄 , 怎么说豆豆都不愿意回家 。 豆豆妈妈一着急 , 就用手拉了下豆豆的胳膊 , 当下豆豆哭得更厉害了 。
豆豆妈以为孩子在发脾气 , 哄了一会结果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 嘴里还说着“疼 , 疼 , 疼” 。 豆豆妈一看孩子被拉的胳膊一动不动的 , 开始着急了 , 急急忙忙地带豆豆挂了急诊 。 通过询问病史 , 观察病状 , 最后确诊豆豆这是桡骨头半脱位 ,
也就是“牵拉肘”
。
文章图片
豆豆妈妈一直也很自责 , 由于自己不太了解牵拉肘 , 导致豆豆因此受伤 。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 , 很多家长对牵拉肘也一知半解 。
到底什么是牵拉肘呢 , 该如何判断呢?
“牵拉肘”学术上称其为“桡骨头半脱位” , 也称肘错位 。 由于儿童骨骼脆弱 , 桡骨小头周围的环状韧带发育不成熟 , 比较松弛 , 弹性差 。
导致6岁以下的小朋友极易出现桡骨头和环状韧带“分家”导致的牵拉肘 。
因此 , 简单地抬胳膊穿衣服都会导致手骨头半脱位 。
文章图片
牵拉肘是儿童很常见的肘部受伤现象 。 通常是由于手腕被牵拉受伤导致的 。 当拉扯到儿童的胳膊 , 且出现手臂不能旋转后 , 胳膊受到限制 , 被迫保持半屈的状态 。 孩子胳膊不能动 , 一碰就哭闹不止 。 且在关节处没有摸到畸形和红肿 , 可以初步诊断为桡骨小头半脱位 。
文章图片
牵拉肘主要依靠病史来诊断 , 一般不需要X光检查
。 但如果没有牵拉史或已经没出现过类似病症的 , 可以通过X光来排除骨折 。 进一步判断是否患牵拉肘 。
“轻轻一拉”竟然导致牵拉肘?
牵拉肘对于儿童来说 , 是多发性的骨科病症 , 那从日常中又该注意哪些行为 , 来更好地预防牵拉肘呢?
婴儿睡觉翻滚时 , 导致胳膊卷入到肚子下方 , 胳膊长时间被压 。 由于婴儿骨骼更为脆弱 , 会因胳膊长时间蜷缩而出现牵拉肘 。
因此 , 睡姿不当是导致婴儿患牵拉肘的主要原因 。
由于婴儿期的孩子无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疼痛 , 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 。 这时作为家长一定要多上心 , 及时关注孩子特别是婴儿的睡姿 , 在使用襁褓时也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 及时地调整孩子的睡姿 , 避免牵拉肘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