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花花|袁花花还没长大是什么意思 袁爷爷和袁花花的故事

这两天,大家都沉浸在失去袁隆平的痛苦当中,在悼念中,有一句话是袁花花还没长大,让人泪目,袁花花是袁隆平养的一只猫,袁爷爷和袁花花的故事是怎样的?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袁花花|袁花花还没长大是什么意思 袁爷爷和袁花花的故事   
文章图片   
  
袁花花还没长大是什么意思  
袁花花是一只猫,是袁隆平院士收养的猫,袁花花还没长大,花花还没长大以后能去稻田里闻袁爷爷的味道  
袁爷爷和袁花花的故事  
袁爷爷有只猫叫花花,2020年五一,小猫咪袁花花与袁爷爷结缘,去年五一,一则消息刷爆养猫人士的圈子:“我们敬仰爱戴的袁隆平老爷爷养猫啦!”曝光的一段视频显示,袁老抵挡不住诱惑,看着小猫咪舍不得离开,在同伴的陪同下看中了一只,带回家养,这就是袁花花。  
袁花花|袁花花还没长大是什么意思 袁爷爷和袁花花的故事   
文章图片   
  
当时袁爷爷还笑称自己是“90后”,爱好自由,特长散漫,背99乘法表证明自己没痴呆,退休不存在,看到白天鹅学着嘎嘎叫,打麻将,游泳,他真的就该和他的小猫袁花花守着那片稻田……  
袁花花|袁花花还没长大是什么意思 袁爷爷和袁花花的故事   
文章图片   
  
网友评论:  
袁花花,好好吃饭,好好长大,帮爷爷看着稻田  
小花花要替爷爷好好看守稻田哦。  
花花在稻穗下想着爷爷,爷爷在天上看着花花。  
猫猫你要好好吃饭,快乐长大哦~多去稻田看看,他可能会偷偷跑回来看稻子的,看到了记得给我们带声好,告诉他别牵挂,这里一切都好。  
花花这么可爱,还没有长大,花花可能才和袁爷爷熟悉,袁爷爷就走了,花花可能在家还再等袁爷爷吧,可能花花长大了在这片熟悉德稻田奔跑也能闻到熟悉的味道吧。  
延伸阅读:袁隆平的一生回顾  
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平(北京的旧称),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水稻是湖南主要农作物。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思路,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1996年,中国农业农村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目前,超级稻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