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教孩子时经常会给他听儿歌 , 内容不过是“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等 。 但真遇到了满屋子的亲戚 , 儿歌里的称呼显然不够用 。 初次见了不熟悉的亲戚时别着急称呼 , 否则场面会很尴尬 。
说不定对面比自己年龄大的人 , 其实是我们的侄子或外甥女 , 还在屋子里一直捣乱的“小屁孩”或许是长辈 。
怎样做是个人习惯决定的 , 但辈分和称呼是礼仪和习俗 , 也属于文化发展的总结 , 作为家长有必要让孩子了解 。
文章图片
★ 辈分和年纪都很重要
通过辈分可以了解一家人的关系 , 可能有人觉得无所谓 , 该怎样称呼就怎样说出来 。 也有人觉得要给年纪长的人面子 , 遇到年龄小却辈分大的孩子 , 平时就不用以辈分称呼了 。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 , 即使自己辈分很大 , 也不能因此不尊重比自己年长的人 , 别人肯这样称呼自己是出于礼仪和习俗 , 不要趾高气昂地要求别人 。
遇到同龄人 , 自己辈分却很小也不必觉得没面子 , 坦然接受互相尊重 , 辈分小不代表自己不优秀 。
文章图片
★ 会“论辈分”也是一种能力
面对着一屋子的亲戚 , 家长都能轻松分出来并教孩子如何称呼 , 这也算是一种能力 。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 , 可以教一教孩子如何了解辈分的基本排序 , 根据当地习俗告诉他该怎样称呼 。 例如东北地区 , 妈妈的长辈通常带着“姨”和“”姥字 , 例如“姨姥”“舅姥爷”;爸爸的长辈通常带着“姑”和“爷”字 , 例如“姑姥”“舅爷” 。
孩子掌握了辈分的大概规律后 , 家长在带着孩子见到不熟悉的亲戚时 , 他就不会觉得混乱了 。
【今日话题】你经历过因为辈分而引起的尴尬事吗?
#带娃日常#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