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下腰”动作能致瘫痪?江苏省人医专家:科学评估、循序渐进很重要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采访人员 孙骏 通讯员 曹一凡 周宁人)近日,多家媒体报道幼儿在做完“下腰”舞蹈动作后摔倒,出现无法站立甚至瘫痪的状况。家长们对此都很担心,下腰究竟会不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孩子在舞蹈训练时有啥要注意的地方吗?采访人员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了解到,一些不科学的舞蹈动作确实可能会对腰椎、颈椎造成损伤,严重则会带来脊髓损伤的风险。
文章插图
8岁女孩“下腰”后站不起来了
今年2月,徐州市一位8岁女孩小萌,在一家舞蹈培训中心上课时,练习下腰动作后摔倒,伤后出现双下肢无力,无法站立行走的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尤其结合脊椎脊髓影像学及肌张力等指标的检查,经过医生诊断,小萌被确诊为“急性脊髓炎、脊髓损伤伴截瘫、神经源性膀胱和神经源性直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萌的父母又带着她来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陈群接诊了小萌,他告诉采访人员,“小萌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在做类似下腰的动作时,发生了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也可能是发生了脊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陈群表示,目前医学界对这一类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并无确切结论,同时尚未有完全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许多患儿在脊髓损伤早期的磁共振检查中并无明显表现,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也不会出现典型的骨折或脱位,造成这类患儿无法及时得到诊治。据了解,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病情较轻的患儿经过休息和静养就能恢复。对于患有严重脊髓损伤的这类患儿,除了激素冲击、抗感染、支持治疗等方式以外,往往能做的是外科减压手术。实际上由于脊髓水肿严重,手术也无法缓解最终的病情。而这些孩子瘫痪后,摆在眼前的另一大难题便是如何康复治疗。
文章插图
康复之路:恢复动能极其重要
采访人员从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范亚蓓副主任治疗师处了解到,目前遇到的病例中,有较多是被确诊为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儿。根据患儿或家长的描述,他们之中大多数是在做了类似下腰动作后出现了不适。除了瘫痪,孩子还会出现髋关节脱位、脊柱侧弯、骨质疏松等临床问题。“多数患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外科或者内科的治疗后,由于膀胱和肠道的功能障碍十分严重,还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小便反流、肾积水等一系列并发症,对孩子的生命造成进一步的威胁。”范亚蓓指出,解决医生和护士面前的这道难题,需要多个专科协力配合。
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朱奕认为,在患儿的康复治疗过程中,经过电刺激以及运动训练,能够帮助孩子度过脊髓休克期,使肢体尽早动起来。每个孩子的病情有轻有重,就需要针对每位患儿做出具体化的评估和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孩子,我们倾向于通过主动训练帮助改善肌肉力量,实现站立和步行。”朱奕提到,“对于功能较差的孩子来说,完全性脊髓损伤后需以轮椅代步。我们的策略主要是帮助患儿学会轮椅上的技巧和自我管理,同时通过佩戴支具、利用矫形器实现站立和治疗性步行。”
另外,患儿膀胱和肠道的管理往往需要家长的协助,常采用间歇性导尿的方式管理膀胱。康复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发挥损伤部位以上残存的能力,让孩子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据了解,这些下腰导致损伤的孩子当中,经过一系列康复治疗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范亚蓓提到:“我最早接诊过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女孩,同样由于下腰动作,在被确诊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通过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逐渐恢复了步行能力,运动功能恢复的比较好,体育课也能正常做各种运动。”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孩子经过康复和训练,基本都可以恢复行走和运动功能,也能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