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被滥用的“延迟满足”,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还不以为然吗?

文|秘籍君  
“延迟满足”一词广为人知,源于知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内容是,让几十名儿童待在有糖果的屋子里,并告诉他们眼前的糖果可以随时吃,但若能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再吃,可以多获得糖果。最后实验人员再对那些能够延迟对糖果欲望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孩子在学业、人际关系方面的表现更优秀。  
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比较讲究科学方法。“延迟满足”对孩子的人生发展有帮助,有家长就摩拳擦掌,也想在孩子的身上试一试。前几天,有朋友说,她正在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训练。比如,每次孩子放学,她都为孩子准备美味的零食,但是有一个要求,就要等到吃完饭以后再吃,如果孩子偷偷吃就会受到惩罚,希望能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延迟|被滥用的“延迟满足”,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还不以为然吗?  
文章插图  
生活中 ,存在“延迟满足”被滥用的现象  
家长故意创造条件诱惑孩子,然后打压孩子的欲望,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服从。这种教育方法,美名其名曰“延迟满足训练”。但是,因为家长不尊重孩子,代替孩子决定要不要延迟满足自己的需求,还一言不合惩罚孩子,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跟霸权没什么两样。  
家长能意识到“延迟满足”是一种好的能力,难能可贵。但是,真正的“延迟满足”能力是,一种可以为了更有价值的结果,主动放弃掉即时满足能力。它的、心甘情愿的。如果把“延迟满足”理解成压制人的欲望就是在滥用。  
延迟|被滥用的“延迟满足”,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还不以为然吗?  
文章插图  
“延迟满足”被滥用的结果  
如果家长滥用“延迟满足”。比如,孩子提出想要干什么,家长故意为难孩子,让孩子跟自己的欲望抗争一段时间,然后再满足孩子。这种不顾孩子想法和需求的行为,只会产生不好的后果。  
①孩子的感受长期被忽视,性格容易变得自卑懦弱  
“延迟满足”的主体是孩子,孩子有权决定愿不愿意为了更有价值的结果,暂时放弃自己的需求。整个过程应该孩子是主动的、自愿的、自由的,不能受人干涉。  
如果家长一厢情愿地替孩子决策,要求孩子压抑内心的本性,并不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孩子就会感觉被忽视,被父母控制的痛苦,渐渐地性格变得自卑懦弱,将来走上社会容易被人欺负。  
延迟|被滥用的“延迟满足”,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还不以为然吗?  
文章插图  
②总得不到满足,会变得没有安全感  
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饿了就想要寻找食物,渴了就想要喝水,困了就需要睡觉,空虚无聊了就会有精神需求,寻找人生的意义。人只有在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才会获得幸福感。所以,家长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训练,要尊重孩子的需求。  
拿孩子夜里怕黑需要人陪伴举例,如果家长忽视孩子的需求,控制自己的恐惧,或者学会等待,等家长有时间再陪他。孩子的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就会变得没有安全感。家长的“延迟训练”也变得没有意义。  
③孩子对世界的信任感被破坏,人生态度变得消极  
“延迟满足”的价值在于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为了成功或者好的结果,可以多一些耐心等待。当“延迟满足”被滥用时,家长故意为孩子设置障碍,考验孩子,孩子就会觉得世界不是友善的,充满了试探和考验,孩子的人生态度就会变得消极。今后,孩子遇到困难容易后退,收到别人的好意也会总是怀疑,慢慢错过很多幸福。  
延迟|被滥用的“延迟满足”,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还不以为然吗?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