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幼小结对“研”破真问题( 二 )

  
2021年9月开学前 , 湖里实验幼儿园的教师走进湖里实验小学 。 在与小学教师商量后 , 他们对这里的环境进行了“幼儿园式”改造 , 在班级创设了植物观察角和自主阅读角 , 并在走廊开辟了“心愿墙” , 让孩子们多元表达自己心情 , 缓解入学焦虑 。   
“环境是会说话的教材 。 ”曾淑娥说 , 环境的过渡 , 能增强孩子们的心理安全感 。   
幼儿园教师除了参与小学的环境创设 , 还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 他们来到小学 , 和一年级的孩子一起讨论、制定班级公约 , 一起引导孩子遵守小学的规定 , 以此来适应小学生活 。   
“我们允许一年级小学生带玩具到学校来 。 ”湖里实验小学校长汤丽莹介绍 , 为做好幼小衔接 , 一年级教室在环境布置上 , 保留了一些幼儿园的特点 , 学校设有滑梯 , 在图文提示上也卡通化 。 系列人性化举措 , 目的是帮助孩子从心理上逐渐接受并喜欢上小学 , 从而实现平缓过渡 。   
【活动|幼小结对“研”破真问题】在环境上让孩子适应的同时 , 小学一年级教师在上课时 , 也多了一点儿幼儿园的味道 。 他们尊重孩子的学习特点 , 借鉴幼儿园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 , 增加课程的游戏性和情境性 , 实现教师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   
除了在小学着力 , 幼儿园这边也在悄然为孩子做着准备 。 湖里实验幼儿园按照幼儿年龄 , 逐步增加集中活动的时长 , 比如大班的集中活动增加到30—35分钟 , 并在课堂中有意识地通过限时竞技比赛等教学手段 , 提升孩子的有意注意能力 。 幼儿园还专门设立一间“魔法教室” , 直接模拟小学课堂 , 让大班孩子背上小书包到这里体验 。   
家长到底焦虑什么?  
让家长成为减负同盟军  
“家长、家庭也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 ”曾淑娥说 , 在“双减”政策出台前 , 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去参加校外幼小衔接班 , 还有的家长自己给孩子“加码” , 让孩子学认字、学数字运算 , 这些其实都是在增加孩子负担 。   
湖里区在把幼小衔接基础性工作做好的同时 , 加强了面向家长的宣传 , 引导家校共同来“减负” , 致力于做好衔接工作 。   
“家长到底焦虑什么?是什么促成了家长焦虑?我们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 ”曾淑娥说 。 为此 , 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牵头 , 组织幼儿园和小学设立研究家长心理的子课题 , 专门分析幼小衔接中家长的心理问题 , 寻找应对策略  
通过问卷调查 , 研究团队发现 , 家长的焦虑其实比孩子更明显 , 焦虑点主要集中在孩子的专注力、人际交往、学会书写等方面 。 家长虽然在衔接准备上有主动意识 , 但缺少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 。 他们多数认为幼小衔接是大班下学期的事 , 并没有建立起衔接是贯穿整个学前阶段的观念 。   
把家长请到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 , 是湖里区教育局在幼小衔接上的又一创新举措 。 为了让家长放下焦虑 , 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请来专家 , 以情景剧表演的方式 , 来演绎日常生活中家长焦虑的典型场景 , 同时请专家进行具体分析 , 现场与家长对话 , 以此引导家长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幼小衔接 。   
为缓解家长焦虑 , 湖里实验幼儿园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幼小衔接——家长微论坛” , 每期围绕一个话题 , 帮助家长在讨论和思考中更新观念 。 同时 , 幼儿园还引导家长把重点放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 , 并组织幼儿家长和小学生家长一起 , 就如何开展亲子阅读展开讨论 , 让家长也实现“双向互动” 。   
《中国教育报》2022年02月13日第1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