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去容纳一个成年人的焦虑,是最残忍的酷刑

大家好 , 我是小点 , 壹点灵的点 。   
你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吗?  
试想一个场景:  
1岁多的小宝宝坐在地上拼积木 , 想把三角形的积木卡进圆形凹槽里 , 尝试了很多次 , 却始终不行 。   
小宝宝有点着急了 , 用积木猛敲凹槽 , 发出“啊、啊”的声音 。   
让孩子去容纳一个成年人的焦虑,是最残忍的酷刑  
文章图片  
antoni-shkraba-production , pexelsantoni-shkraba-production , pexels  
你在一旁看着这一幕 ,   
你会忍不住想伸手去帮忙吗?  
最后 , 小宝宝气急败坏的把三角形的积木扔得远远的 , 去玩其他的玩具 。   
你会想帮他捡回来 , 填补缺憾吗?  
我们能忍住,不替自己在意的人焦虑吗?  
文章开头的故事 , 是在一个家庭里真实发生的场景 。   
客体关系理论有一个很重要的研究 , 叫做  
“婴儿观察”  
。   
观察员进入到家庭里 , 拍摄记录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场景 。   
观察员不能说话 , 不能出声 , 最好让自己不存在 。 以上场景是一次婴儿观察的记录 。   
在这次记录里 , 妈妈没有帮助自己的宝宝 , 宝宝爬过去捡回了积木 , 继续尝试 , 这时候抬头望了望妈妈 , 妈妈收到了宝宝的求助请求 , 引导他将三角形积木放进了三角形的凹槽里 。   
宝宝盯着胜利果实思索了片刻 , 露出高兴的笑容 , 并拿起圆形积木顺利的放进了圆形凹槽里 。   
让孩子去容纳一个成年人的焦虑,是最残忍的酷刑  
文章图片  
antoni-shkraba-production , pexels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 , 你会在哪个片段忍不住出手帮忙?  
让孩子去容纳一个成年人的焦虑,是最残忍的酷刑】如果你是宝宝的角色 , 在你的成长经历里 , 有过怎样的 , 在你不需要时被打断、被帮助的体验?  
今天小点想聊聊 , 孩子的探索热情是如何被破坏的 。   
我们再来看看 , 另外一个故事 。   
周末的滑板公园里 , 一对爸妈带着孩子来玩 。   
大约5岁的小朋友在试图冲过一个小坡 。   
小朋友尝试了很多次都没能成功 , 但看起来仍然乐在其中 。   
又一次失败后 , 妈妈急了 。 爸妈轮番发表见解 , 积极指导 。   
小朋友的节奏乱了 , 每每想多蹬几脚助冲时都迟疑、要看妈妈 , 始终无法翻过坡去 。   
妈妈急得站起来 , 要不是不会滑板恨不得亲自下场示范 。   
让孩子去容纳一个成年人的焦虑,是最残忍的酷刑  
文章图片  
cottonbro , pexels  
小朋友眼睛里的光消失了 , 眉头紧锁 , 脸也红了起来 , 最后放下滑板坐到长椅上沉默了 。   
有个热心滑板青年看不下去 , 过来说:  
“这个坡不容易的 , 小孩子体重轻 , 一定要助冲 , 使劲蹬 , 多滑几下借助速度才能冲过去的 。 ”  
妈妈恍然大悟 , 喊儿子:“快来快来 , 再试试 , 多蹬几脚 。 ”小朋友生气的说:“不是你不让我蹬吗?”  
最终 , 太阳落山前小朋友第一次冲过了这个坡 。   
只是看起来 , 妈妈比孩子高兴多了 。   
被否定、被阻断的孩子  
小孩子天生是有探索欲和创造力的 。   
孩子的游戏和玩耍 , 不仅仅是为了达成目的 , 不断尝试、失败、再尝试 , 同样也是孩子重要的游戏 。   
以成人目的论视角去看 , 认为只要把三角形积木嵌进正确位置就行了 。   
很多父母会不假思索的帮孩子把积木放进去 , 这个重要的玩耍过程就被打断和破坏了 。   
滑板小朋友 , 按着自己的节奏来 , 即使冲不过那个坡 , 不断冲刺的过程他也能感受到乐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