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笑|凭借微表情就能判断对方有没有说谎?靠谱吗?( 三 )

  
看似复杂,实则简单  
“微反应” 所有的分析,其实都依赖于人类进化的结果。人的每一条肌肉形态和运动功能,都是进化而来的。神经系统给了你一个指令,让肌肉做一个收缩,是有进化的规律在里边的。  
普通人通常认为表情更多地用于社交场合,一个微笑或者皱眉,就能表达出愉悦或者疑惑。但只要往远古时代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都是有他的生理依据的,这些动作其实都直接满足生存和繁衍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相信可以通过人的外在表现,来逆推人的心理痕迹的一个依据。  
那么,如何来逆推呢?我们研究的体系是,要先有一个刺激源,各种信息都可以作为刺激源,可以是一段音乐、一张图片……  
在人的情绪体系中,首先是惊讶,真正惊讶的情绪确实很短,真的不会超过一秒。试想一下,全速奔跑的猎豹,一秒钟之内,可以前进35米。所以作为一种弱势的生物,如果 “惊讶” 的时间特别长,来不及反应可能就已经死在天敌的爪下了。  
接下来,我们要对 “惊” 做出评估,一个方向是积极刺激,积极刺激能够引发愉悦类的情绪,这类情绪可能衍生出满足、开心和得意等不同层次的感受。所以不同的刺激源所能带来的不同的情绪程度,可以用一个递增曲线来表示,随着刺激源力度的增加,产生情绪的饱满度也会增加。  
  
  
  
  
假笑|凭借微表情就能判断对方有没有说谎?靠谱吗?  
文章插图  
  
再来看消极情绪,起点同样是 “惊”,之后发现这是一个不喜欢、不认可的东西,会把它评估为是不是厌恶类的,但它对你的刺激力度不会太大,因为不会对你造实质性的伤害。当刺激源的力度增加到你感觉到威胁存在的时候,就会调动愤怒的情绪。而愤怒的核心特质是 “我要干掉它”,我要“消除掉这个不利的刺激”。  
如果刺激源的力度再提高到我们觉得没有信心能干掉它,从而试着逃跑的时候,恐惧情绪就会出现。  
乍一看人的情绪很复杂,但实际上,如果对刺激源的力度进行梳理的话,会发现它们之间是一个序列。  
刺激源的力度越大,人的情绪就会越接近悲伤,而悲伤之前是恐惧。恐惧是不稳定的状态,它很有可能进一步转化为悲伤,也有可能回退为愤怒,这要看当事人对刺激源的评估有没有心理转变。  
写在脸上的你的情绪  
我们如何通过表情来判断人的情绪呢?当人感到惊讶的时候,虹膜暴露的面积超过了基线的 3/4,换句话讲就是上眼睑提升了。接着是厌恶,表现为皱眉、眼睑闭合、上唇提升以及鼻翼两侧形成鼻唇沟。  
大家可以做一个小实验,用鼻子做一次呼吸,感受一下。然后把上唇往上提升一下,再做一次呼吸,能感受到什么?呼吸不够顺畅、声音变大了,对吗?这个动作可以让鼻腔的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增大气息吸入呼出的阻力。然后,再加上下巴颏颏肌一推把下唇往上顶上,所以唇线变成了向下的弧,这些形态一旦量化,你就会发现这就是一个厌恶的表情。所以如果你在别人的脸上捕捉到这样的符号,就说明他可能产生了厌恶。  
第三是愤怒,愤怒的表现是皱眉,眼睛瞪得很大,如果跟惊讶比对的话,你就会发现虹膜暴露的面积会变得大了很多,再加上上唇提升,露出上齿,形成威胁,等等。  
  
  
  
  
假笑|凭借微表情就能判断对方有没有说谎?靠谱吗?  
文章插图  
  
之后是恐惧,当你恐惧的时候,眼睛睁着还是闭着?  
研究显示,当你真正怕的那一瞬间,眼睑是增大的。之后,会出现一种排斥和抵御行为,这时候人其实已经转移到了想要战斗的阶段了,恐惧是一个不稳定的情绪。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