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成绩第一名和倒数的孩子,真正拉开差距的6个关键(家长都读一读)( 三 )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  
教育这件事,不是老师单方面的努力,也不是父母单方面的努力 。  
教育具有双重性,需要家校共育 。  
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  
无论如何,教育都不应是老师和父母的互相对立、彼此拆台 。  
当家校之间出现误解与分歧时,都请老师和家长谨记:  
不发泄情绪,不争对错,温和地沟通,一切以有益于孩子为优先 。  
老师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紧张和重视,家长也要体谅老师教育学生的严厉和不完美 。  
朋友圈里有位家长朋友,她不止一次说过:  
“作为家长,我从不觉得配合老师的工作是浪费时间 。作为家长,更要懂得将心比心,多站在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多给老师些支持 。作为家长,我不仅要知道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更要督促自己做好家校配合 。”  
只有相互理解,彼此支持,才能做到家校合力,解决孩子成长难题 。  
教育中最美好的三角关系始终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 。  
老师|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成绩第一名和倒数的孩子,真正拉开差距的6个关键(家长都读一读)   
文章图片   
老师|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成绩第一名和倒数的孩子,真正拉开差距的6个关键(家长都读一读)   
文章图片   
父母自我成长的差距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往往迷失了自我,放弃了自己人生尚未完成的课题 。  
时刻关注孩子,所有的情绪变动和行为表现都围绕着孩子 。  
然而,父母放弃自我成长,往往就容易把自己未完成的人生愿望都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代替完成,但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甚至会毁了孩子 。  
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承受父母放弃自我的压力 。  
事实上,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父母看似伟大的自我牺牲,也不是让孩子独立起跑,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上进,彼此成长 。  
董卿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应该很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好,让孩子在未来真 正懂得的时候,会对你有爱也有尊敬,孩子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 。我不想放弃继续成长的可能,我不想因为孩子而变得止步不前 。”  
无论什么时候,永远保持自我成长,是每一位父母都应当追求的目标 。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  
最好的成长,是父母和孩子一起 。  
*来源:知心教师(ID:gh_219335d02717),分享走心的教育心得和理念,在教育路上,我们共同前行!*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  
【老师|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成绩第一名和倒数的孩子,真正拉开差距的6个关键(家长都读一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