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儿童主任的一天( 二 )

  
上午10点,亲子活动结束 。马艳和顾晓萌分别进入社区入户走访 。她们先联系家长询问孩子的情况,征求同意后才登门拜访,给孩子们带去水彩笔、画本和橡皮泥 。孩子的一声“谢谢阿姨”,家长的一句“有你们真好”,总能带给两位儿童主任莫大的安慰 。  
马艳20岁时,邻居家的一个小男孩带给她很大的触动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还没有儿童主任,村里的儿童无法得到很好的监管与保护 。一个单亲家庭的小男孩长期处于“没人管”的状态,“妈妈跑了,爸爸不务正业,奶奶也不会照顾,直到有一天孩子发生意外 。”  
这件事让马艳感到震撼,她决心如果以后有机会参与有关儿童的工作,一定对他们做好监控和保护 。“儿童的问题可以体现出家庭的问题 。除了父母外,儿童主任也需要担任起照顾、关爱孩子的角色,给孩子多一份依靠 。”  
在顾晓萌看来,日常生活中,一些虐童、弃童甚至留守儿童的情况,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创伤,这个“伤痕”可能会伴随他成长,造成心理问题 。“如果从小被关注、被引导,就能帮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成为儿童主任两年来,顾晓萌参加了民政部门和街道办组织的多次培训,也越来越熟悉儿童主任的工作 。她希望政府部门能提供更多的支持,为孩子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只要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都是值得的 。”  
橡皮泥|儿童主任的一天   
文章图片   
7月16日,儿童主任马艳给希希妈妈打电话,准备去家访 。新京报采访人员 侯少卿 摄  
看望完文文和希希,顾晓萌和马艳找到小区内的一处树荫下休息片刻,又准备前往下一家,正值暑假期间,有些孩子会回到老家和爷爷奶奶住一段时间,顾晓萌和马艳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他们的父母 。  
“但只要是社区内的孩子,我们能走到的都会走去看望 。” 顾晓萌说,“看一眼心里踏实 。”  
新京报采访人员 薄其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