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希望孩子太听话!”一位妈妈的肺腑之言,刷爆朋友圈( 二 )
最终 , 这群被拉链关得死死的孩子 , 奋力解开了嘴上的拉链 , 挣脱了束缚 , 逃离了这座可怕的心灵监狱 。
听话的孩子 , 可能暂时性地掩饰自己的真心 , 但是每一次压抑后的顺从 , 都是在绷紧心里的那根弦 , 一旦超越极限 , 便陷入叛逆的人生沟壑 。
02
听话不是守规矩 , 而是恐惧
女儿班上有个特别听话的同学 , 叫瑶瑶 。
她的校服总是一尘不染 , 头发总是整整齐齐 , 说话也总是轻声细语 。
就是这么一个乖顺的孩子 , 不知是被父母修理过多少次 , 才打造成这副俨然机械人般的模样 。
女儿说 , 瑶瑶有一回被同桌不小心踩脏了鞋 , 她吓得哭了很长时间 , 因为妈妈曾警告她 , 如果胆敢把衣服鞋子弄脏 , 回家就揍她 。
在家里 , 她稍有不顺从父母 , 就会被各种暴力捶打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瑶瑶变得很听话 , 但这种听话 , 实际上是一种被胁迫和威胁出来的行为表象 。
她没有建立真正的是非秩序和行为准则 , 行为不受自我约束 , 而是被外力打造 , 是恐惧下形成的一种自我防御 。
让孩子一定要“听话” , 本质是一种精神控制 。
父母行使精神控制的方式 , 便是暴力、威胁、恐吓演化而来的行为强化 。
而这种强化 , 造成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生命力的受挫 , 自主能力的发展受到抑制 。
在《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这本书中 , 教育心理学家孙瑞雪指出 , 身体的、情绪的、感觉的、心理的、认知的、精神的各个部分 , 组成了完整的人 。
而完整的成长的核心点 , 在于精神胚胎和自我 。
只有孩子的精神胚胎受到良好的呵护和滋润 , 他们才能在内力的促使下 , 发育成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完整自我 。
他们会有独立的思想 , 遇事有主见 , 尊重自我的感受 , 认可自我价值 , 不轻易被外界的声音左右 。
他们有时候不那么“守规矩” , 不太“听话” , 甚至跟父母顶嘴、争辩 , 但这正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个体 , 慢慢自我梳理和内化规则的过程 。
一个能脱口而出“我要”、“我想”、“我认为”的孩子 , 一定是有底气和自信心支撑 , 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而一个总是唯唯诺诺地应和、敷衍和服从的孩子 , 很大程度上是内心空洞和压抑 , 对未来缺乏思考和向往 , 前途迷茫 。
前者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 是培养孩子的正确方向 。
03
养育好孩子 , 别逼他“听话”
父母的职责 , 是引导和欣赏孩子的成长 , 而非挤入他们的生命轨道 , 粗暴地下命令 。
所以 , 无论曾经有多专制 , 父母都要调整教育方式 , 给孩子创造耳目一新的教育环境 。
做好以下生活小事 , 可以事半功倍 。
1)赋予孩子决定权
闺蜜领着女儿去买鞋 , 大人看好几百块钱的帆布鞋 , 鞋上的Logo非常耀眼 。
女儿却看好一双便宜的小布鞋 , 有漂亮的小花朵还有可爱的小兔子 。
犹豫一番后 , 闺蜜拿下了那双卡通布鞋 , 给女儿穿上 。
看着孩子开心的样子 , 大人也品尝到了尊重孩子的甘甜 。
这些类似的点滴小事 , 透露出一个颠补不破的教育真理:
被尊重的孩子 , 才能感受到爱 。
很多时候 , 父母不是做的太少 , 而是干涉得太多 。
我们不需要逼着孩子听话 , 允许他们在能力范围内 , 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 , 这份尊重带来的认同和归属感 , 会贯穿孩子成长的每一寸光阴 , 帮助他们强大自我 , 相信自己 。
2)耐心沟通后 , 加以引导
- 真实故事改编的我不是药神 格列卫的副作用及处理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吃苦也分不同的级别,你希望你的孩子吃什么样的苦?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