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式育儿”下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二 )
曾在某帖子上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高中时班上有一位学霸 , 次次全校前十 , 高考也不负众望进入了重点985的名牌专业 。
可过了几年 , 再听人提起 , 却是他已经被大学清退的消息 。
原来 , 他在高中时学习之所以那么好 , 全靠父母的全方位监督 , 以及对他考好后一次又一次的奖励 。
上了大学 , 再也没有人监督、鞭策和引导 , 他也就越来越放纵、逃课、挂科 , 直到被退学 。
畅销书作家丹尼尔·平克曾说:“奖励只能带来短期的爆发 , 但其效果会逐渐消失 。 更糟糕的是它降低了人们继续这项工程所需的长期积极性 。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滥用“交易” , 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父母毫无底线和原则的“贿赂” , 只会助长孩子的贪婪 , 一旦要求不被满足 , 孩子甚至反客为主 , 成为反噬父母的白眼狼 。
之前有一部短剧《人生回答机》 , 引发许多网友的热议 。
在医院里 , 哥哥焦急等待着母亲做手术 , 妹妹姗姗来迟 。
好在母亲的手术很成功 , 在病房内哥哥告诉妹妹 , 有一个推不掉的业务必须得出差 , 想委托妹妹请假照看母亲 。
不料妹妹精打细算:“我现在一个月工资是1万 , 算你一天300 , 这是误工费 , 医院请护工一天是300到500 , 这是劳务费 , 一周下来给你打个折四千五百 , 对 , 医药费要另算 。 ”
哥哥生气地说:“那里面住的是你妈 , 亲妈 。 ”
没想到妹妹直接说:“哥 , 亲兄弟明算账 , 要不你请个护工 。 ”
母亲听到女儿的话 , 内心很痛苦 , 坐上人生时光机 , 她想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女儿变得这么冷血 。
时光机带母亲回到女儿小时候 , 答案就在其中 。 女孩买回来一瓶酱油 , 母亲就给1块钱跑腿费 。
女孩要和朋友去公园 , 不想去奶奶家 , 直到母亲给了100块钱才改变主意 。
这位母亲毫无底线地和孩子“交易”时 , 奖励就变了味 。
其中一位高赞是这样写的:过度使用金钱 , 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不管做什么 , 都应该得到奖励 。 以至于家不再是家 , 而是冷冰冰的房子 。
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棘轮效应”指的是人们的消费习惯在受到影响后 , 容易形成不可逆的情况 。
同理 , 如果孩子受到过度奖励的影响 , 对物质的欲望会不断膨胀 , 并且无法逆转 , 最终反噬父母 。
文章图片
聪明的家长 , 都是这样激励孩子的
心理学家维吉尼亚·M·席勒说 , 奖励和收买 , 就如同我们常说的天才与疯子之间的距离一样 , 需要特别认真地把握 。
当奖赏变成条件了 , 对孩子来说就不是真正的被肯定和欣赏了 。
聪明的家长都是从这两个大方面激励孩子的 。
第一、无条件养育孩子 。
美国知名育儿作家埃尔菲·科恩提出无条件养育 , 他认为有条件的养育是以惩罚和奖励为基础的 , 而无条件的养育 , 则会避免过多的奖励和惩罚 。
看到这里 , 有的父母会问:难道 , 孩子做得棒就不需要奖励了吗?当然不是!
科恩教授认为 , 父母可以向孩子传达一种不含评价意义的正面态度 , 这既可表达我们的认可 , 也能保护好孩子的内在动机 , 让他发自内心地做出一些好表现 。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 , 父母可以简单地指出你看到的事实 , 而不要加以评价 。 比如 , 两岁的孩子终于能自如地上下楼梯了 , 你不需要说“做得真好 , 太棒了”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