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啥都不怕”到“万物可怕”,孩子经历了什么?原因并非胆子小( 二 )

  
所以 , 有时候孩子看到一些平常、普通的东西 , 也会下意识的想象成可怕的怪物 , 从而吓到自己 。   
而这些现象 , 其实说白了 , 都是孩子对外界环境探索和认识的发展过程 , 而我们为人父母需要做的 , 就是呵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 陪伴孩子度过这段可怕的特殊时期 。   
从“啥都不怕”到“万物可怕”,孩子经历了什么?原因并非胆子小  
文章图片  
03.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可怕的“特殊时期”?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害怕跟高兴、愉快一样 , 都是我们最基本的情绪 , 不需要去刻意的克服 。   
但对于小孩子来说 , 某些特定的恐怖画面 , 一旦出现 , 可能对于他也会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   
所以 , 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 , 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 。   
首先 ,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   
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 绝大部分来自于父母的影响 , 而其中一些可怕的心理 , 也有可能来自于父母 。   
比如家长会说:“再不听话 , 就把你送给警察蜀黍” , 那么长此以往 , 孩子就会有恐惧心理的出现 。   
所以 , 我们应该更多地陪伴孩子 , 用父母的爱让孩子体会到这个世界的温暖 。   
毕竟 ,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可靠的避风港湾 。   
从“啥都不怕”到“万物可怕”,孩子经历了什么?原因并非胆子小  
文章图片  
其次 , 带孩子去客观地认识世界 。   
孩子对于一些事物和场景 , 表现出害怕的心理 , 主要是因为他对这个东西没有客观的认识 。   
比如说孩子害怕毛毛虫 , 那么我们就可以带着孩子多亲近大自然 , 让孩子对于神奇的大自然 , 有更多的接触和认知 , 那么下一次 , 他就一定不会害怕了 。   
从“啥都不怕”到“万物可怕”,孩子经历了什么?原因并非胆子小  
文章图片  
忒咪妈妈寄语:  
其实 , 在孩子出现可怕的特殊阶段时 , 作为父母 , 一定不要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 , 这样做 , 只能越来越局限孩子的心理成长 , 而让孩子自己也会形成一种思维 , 那就是遇到危险 , 一定要后退 。   
与其这样 , 不如多鼓励孩子 , 鼓励孩子面对未知 , 正确客观地认识到那些让他可怕的事物 。   
或许 , 情况会很不一样哦 。   
从“啥都不怕”到“万物可怕”,孩子经历了什么?原因并非胆子小】最后也想问问大家 , 你们家孩子有没有对一些特定的事物 , 表现出害怕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