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质量的“陪伴式”教育,只是“陪同”罢了

陪伴式教育 , 一把这个列入检验父母的考核指标 , 很多人都要跳脚:  
工作不易 , 累都累死了 , 哪里有时间陪伴哦!  
可以理解 , 毕竟在大部分父母的认知里 ,   
陪伴式教育无非是=父母上下学接送、辅导家庭作业、供兴趣辅导班 , 24小时和孩子绑在一起  
。   
可是 ,   
陪同≠陪伴  
, 以上的事情长辈或者保姆也可以完成啊!  
没有质量的“陪伴式”教育,只是“陪同”罢了  
文章图片  
私以为 ,   
陪伴式教育也要讲求质量  
, 而  
参与 , 才是陪伴的核心  
。 它对父母们有着更高的要求:  
1.能引领  
无论是学习新知识 , 还是掌握比如骑自行车、跳绳等新技能 ,   
陪伴者也能当引领者  
, 帮助孩子更快的掌握 , 减少学习阻碍 。   
2.能鼓励  
现在的兴趣班和课本难度都与陪伴者年轻时不同 , 孩子学的 , 父母不一定会 。 当不了引领者怎么办?那我们至少  
能鼓励、能在精神上支持 , 能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  
。   
没有质量的“陪伴式”教育,只是“陪同”罢了  
文章图片  
3.能以身作则  
比如在辅导孩子功课时 , 父母也能用看书、学习新的工作技能 , 代替玩游戏、看视频;  
比如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 父母在做事时 , 最好也不要边玩手机;  
比如送孩子上课外班时 , 父母也能关注到教学内容和孩子的学习进度 , 而不只是单纯的接送 。   
父母们  
用身教代替言传 , 更能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学习的种子 。   
4.能共同成长  
谷爱凌妈妈骑自行车跟随谷爱凌跑步21公里 , 又让人赞叹她是  
“陪伴式教育的天花板”  
。   
陪伴式教育 , 更在于和孩子共同成长 , 五六十岁的父母和孩子一起考上研究生这样的例子屡见报端 。 父母在某些方面不如孩子 , 与其遮遮掩掩 , 不如大方承认 , 然后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   
没有质量的“陪伴式”教育,只是“陪同”罢了  
文章图片  
陪伴式教育 , 不是父母居高临下的看管和监督 , 也不是苦大仇深的牺牲 , 更不是自我感动的长时间陪同 。   
有时间的父母 , 就用投入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没时间的父母 , 也可以保持对孩子的关注、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度、定期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参与其中 。   
没有质量的“陪伴式”教育,只是“陪同”罢了】毕竟陪伴不陪伴的 , 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心 , 而不是形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