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真的诅咒了孩子去死?多少父母满嘴说爱,一开口却面目狰狞

文:CC爸妈  
ID:CC-bama  
前几天小长假 , 难得在家打开了我们家那古董电视 , 正好是最近的热播剧《余生 , 请多指教》 , 第一集 , 女主林之校和父亲之间的相处模式 , 就看的我职业病犯了 。   
电视剧一开头 , 林之校因为父母没去看她的表演 , 报复性的和好友去了酒吧 , 就因为“他不让我去 , 我偏去” 。   
林父呢 , 先是在家里坐立难安的等女儿回来 , 后来 , 根据朋友圈的线索 , 直接杀到酒吧 , 把人拉回了家 , 开口就是冷嘲热讽:  
“你看看你同学都在干什么 , 考研的考研 , 找工作的找工作 。   
你呢?还在那游手好闲、一事无成 , 你再这样下去 , 你就变成社会渣子了 。 ”  
我竟然真的诅咒了孩子去死?多少父母满嘴说爱,一开口却面目狰狞  
文章图片  
父亲的不认可让林之校很伤心 , 可转头 , 林父跟朋友谈起女儿 , 满嘴的夸赞:“我女儿拉大提琴 , 以后要去大剧院的 。 ”  
林之校曾说:当老师和爸爸的身份重合 , 对孩子来说是最恐怖的 。   
我竟然真的诅咒了孩子去死?多少父母满嘴说爱,一开口却面目狰狞  
文章图片  
可实际生活中 , 很多父母不自觉的在孩子面前扮演起了教导主任 。 对孩子有最深的关爱 , 却总是用最伤人、最别扭的语气来表达 。   
明明是想让孩子多吃点  
, 说出来的话却是:“不吃就不吃 , 我还省了好多粮食呢!”  
关爱成了冷漠 。   
明明是担心孩子吃太多甜食不利于健康  
, 说出来的话却是:“你就吃吧 , 早晚牙齿烂没了 。 ”  
担心成了嘲讽 。   
明明是激励孩子用心学习 ,   
说出来的话却是:“你这吊儿郎当的样子 , 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 。 ”  
激励成了打击 。   
明明是担心孩子不好好骑车会摔倒 , 说出来的话却是:“你就瞎折腾吧 , 早晚摔你个鼻青脸肿 。 ”  
保护成了诅咒 。   
要不是我白纸黑字打出来 , 我都不信 , 我们是不是跟娃有仇?!  
为什么家长总喜欢口是心非 , 正话反说呢?  
一、为了让孩子听话  
我竟然真的诅咒了孩子去死?多少父母满嘴说爱,一开口却面目狰狞】这个习惯啊 , 是打孩子小时候种下的 。   
为了让孩子安分 , 大人就会将事情说的严重一点、恶劣一点 , 他们认为这样孩子就能“长记性”——“再不收拾全给你扔了”、  
“再乱摸电死你了” 。   
等孩子大点了、懂事了 , 这种训人的口吻也调整不过来 , 可  
这时孩子会反抗、会较劲  
, 当小时候那些言语的威胁力度不够了 , 我们的语言就会越来越恶劣 。   
就吃糖长蛀牙这事来说:  
“吃糖会烂牙” ,   
孩子抗议:“我不怕烂牙”;  
接下来 , 家长们的语言会越来越失控:  
“等哪天 , 你的肠子也被吃掉了 。 ”  
“以后一口烂牙 , 没人喜欢你 。 ”;  
…………  
好像孩子「听话的配合度」跟「我们吓唬人的程度」 , 真的有关系一样 。   
明明同样曾经也是孩子的我们都知道 , 这没关系的呀!  
但是我们还是落入了小时候与父母纠缠的长辈:  
“快去XXX”——我不去 。   
“我抽你呀!”——抽我也不去!  
“再不我凑死你!”——我不怕死 , 我就不听 。   
父母还能咋办?他们没办法的 , 又不会真的凑(死)我们 。   
「没把父母逼上过绝路的童年 , 不叫叛逆的童年 。 」  
小时候就明白的道理 , 做了父母却忘了 。   
二、怕孩子骄傲  
还有些家长明明对孩子的进步很欣喜 , 却总是打击孩子 , “你看谁谁谁 , 比你强多了 , 你怎么搞的?”、“你能不能再认真/努力/点?”、“你多练几遍能死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