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是什么意思 深谋远虑是什么意思

古人提及年龄时一般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多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从婴孩呱呱坠地到百岁老者,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男生和女生的称谓也有区别 。  
幼年时期  
赤子:0岁 。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 。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  
汤饼之期:出生三天,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  
襁褓:意思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指婴幼儿 。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  
初度:周岁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称生日为初度 。  
生小:幼年 。《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  
孩提:2~3岁的儿童 。提,说明孩子很小,可以被提抱 。《孟子·尽心》:孩提之童 。“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声 。  
垂髫:指童年 。古人会以头发命名年纪 。古代的时候,儿童不束发,头发会自然下垂(短发),所以用垂髫代指幼年儿童,指三四岁到七八岁的儿童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  

襁褓是什么意思 深谋远虑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  
九龄:9岁 。  
指数之年:9岁 。  
黄口:10岁以下 。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  
少年时期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在清朝以前汉族男孩到了15岁便要束发为髻,髻是一种发式,就是将头发挽结于头顶),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15-20岁称为成童) 。  
襁褓是什么意思 深谋远虑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及笄:指女子15岁 。笄是古代女子用来装饰的一种簪子,插住挽起的头发上,或插住帽子上 。在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要结发,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 。  
青年时期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  
二八:为16岁 。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  
弱冠:指男子20岁 。弱冠也称加冠 。弱说明比较年少,冠指帽子,成年人带的帽子 。古代男子到了20岁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  
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 。花信,是应花期而来的风 。节气中的信风,带来开花的音讯,女子年方廿四,也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  
而立之年: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  
中年时期  
不惑之年: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天命之年:指50岁 。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  
艾:50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  
六九年:即54岁 。  
老年时期  
花甲(耳顺)之年:指60岁 。语出《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花甲是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