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的智慧绝对是领先世界的,至今我们仍为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二 )

  
根据巨石运达故宫的距离和时间来计算 , 专家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运送一块重达一百吨的巨石 , 所需要的最低速度为八厘米每秒 。”  

中国古人的智慧绝对是领先世界的,至今我们仍为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文章插图  
显然 , 这样的速度根本不会让冰面与巨石摩擦生热融化的水起到润滑作用 。因此 , 李疆推测当时的工人们在拉动或推动巨石的过程中 , 会在冰道的前面泼水 , 起到润滑的作用 。通过现代科学的分析可知 , 在冰面上低速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远比高速运动的物体大 , 不过在温度靠近零度时 , 这一摩擦力会减小 。  
结合此前统计出的十五世纪北京冬至前后的平均气温 , 泼在冰面上的水在两分钟之内并不会冻结 , 因此水完全可以在运输过程中充当润滑剂 。当然 , 古人或许会采取其他方式延缓冻结 , 例如用温度较高的热水等 。  
中国科技史研究者李约瑟声称 , 我国古代并没有出现以数学为基础的科技体系 , 因此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一种经验体系 , 并不在科学的范畴内 。然而 , 当我们重新审量结合古人智慧的故宫建筑时 , 仍为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  
中国古人的智慧绝对是领先世界的,至今我们仍为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文章插图  
对此 , 李疆评价道:  
“明朝的冰道运石说明了一个问题 , 那就是明朝时期的古人已能进行高水平的低速重载运输 。可以说 , 明朝时期的运输技术领先世界 , 丝毫不比同时期的航海技术逊色 。”  
参考资料:  
【《周礼考工记》、《两宫鼎建记》、《北京故宫的建造之谜》】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贾充是如何上位的?浅谈贾充在魏末晋初的斗争之路  
如果提到魏末晋初 , 那么有一对父女就不得不好好的说道说道了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贾充和贾南风父女 。前者加速了让司马昭在禅代之路上沾满了鲜血;后者则让承平日久的西晋再一次走向了灭亡 。贾南风的名声暂且先不提 , 而贾充在历史上的名声如此之臭 ,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其“弑君”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