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吸烟怎么办?( 五 )

  
”或者说:“孩子 , 你觉得他的画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 待孩子找到答案后再问:“那么 , 你能不能学习他呢?”反之 , 恨铁不成钢 , 带着情绪不适当地运用反比 , 只能使孩子产生自卑 , 觉得太遥远 , 自己根本无法企及 , 因而索性拒绝学习 。  
综上所述 , 家长应慎用反比 , 学会运用激励机制 , 让孩子们与榜样看齐 , 使他们有信心赶上去 。  
  
孩子身上哪儿都不能打  
千万不要惩罚淘气的孩子  
  
  
  
俗话说:“淘小子出好的” , 此话虽不完全正确 , 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淘小子在“淘气”中潜在着求知的渴望、认识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 。他们在“淘气”中 , 通过观察、触摸、谛听以及联想 , 使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正是在“淘气”中 , 由于经验的积累 , 思维能力的提高 , 他们才逐渐认识了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 , 从无知变为有知 , 从愚昧变得聪明 , 从幼稚发展为成熟 。  
一次大型的运动会后 , 成群的小孩子会冲进比赛场地 , 自发地进行较量、角逐 , 而且毫不掩饰自己“夺冠”和破记录的雄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不可遏制的求知欲 , 无所顾及的探究欲和大胆的不拘一格的开创精神 。可以说 , 这些在大人看来是“神淘”孩子中 , 正孕育着未来的各行各业的能手 , 甚至是独树一帜 , 卓有成绩的专家、学者 。  
可见淘气并非坏事 , 它绝不等同于捣蛋与过失 。有些家长却对孩子的“淘气”横加限制 , 把孩子管成低眉顺眼 , 垂手呆立的“少年老成” , 是不可取的 。  
当然 , 孩子们的淘气 , 有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破坏性 , 甚至是危险性 , 而这一点又大都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 。当孩子们被强烈的好奇心驱使 , 一心一意地去探究时 , 往往是“忘我”的 , 不计后果的 , 待到严重的后果呈现后 , 他们才会有惊恐的心理产生 。  
有一个男孩为了验证动物都有心脏的说法 , 把自家养的一条名贵的金鱼解剖了 , 母亲回来后他还乐颠颠地捧着死鱼给母亲看心脏 。在这种情况下 , 孩子们盼望的是对他们不计后果的谅解 , 对他们失误的惋惜 。倘若对他们成功能给予由衷的赞赏 , 他们会认真吸取教训 , 并在家长的真诚“合作”中受到巨大鼓舞 , 智能会得到新的开启和发展 。如果不是这样 , 而是制止、训斥、打骂 , 那就必然会冷落他们的求知欲望 , 挫伤他们探索的精神 , 这对孩子智力的发展 , 智能的提高无疑是种窒息和摧残 。  
有个7岁的男孩子 ,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 把妈妈刚买回来的一个自动玩具拆散了 。然后他多次想把它重新组装好 , 但终究没有成功 。年轻的妈妈看到后气恼地把玩具零件锁进抽屉里 , 并警告他说:  
“一周内不给他玩具玩 , 一年内不再买新的玩具 , 以此做为对他毁坏玩具的惩罚 。孩子感到十分委屈 , 呆在自己的小屋里独自垂泪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论教育》一书中将这种教育方式称之为“自然后果教育原则” 。其内容是用孩子的行为过失所产生的自然后果 , 去限制原则的运用 , 有时虽然可以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 可是总的看来弊端颇多 , 不可滥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