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哭闹的宝宝之心理分析( 二 )

  
作为家长 , 如果你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 , 就能觉察孩子是否面临压力以及压力的程度如何 。  
一般而言 , 当宝宝面临压力时:  
*行为方面常表现为爱说假话、爱打人 , 故意损坏东西;  
*情绪上常表现为爱哭闹、不讲理 , 常常感到害怕而纠缠着大人 , 睡眠不稳 , 夜惊(从睡梦中突然惊醒甚至坐起) , 梦魇以至梦游等;  
*身体反应是经常持续(用力)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 , 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动等等;  
*精神反应则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 , 爱忘事 , 爱胡思乱想 , 说话含糊不着边际等等 。  
发现宝宝出现某些上述反应时 , 父母应多与孩子接触和交流 , 帮助孩子自然地解除压力 。当然 , 你也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压 。解压妙点子  
1、你可给宝宝一些纸与笔 , 让他随心所欲地画;  
2、给宝宝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 但你只讲故事开头 , 让他续编故事;  
3、让宝宝提出游戏的内容和玩法 , 和宝宝一起玩;  
4、当宝宝从梦中惊醒时 , 安慰他之后 , 让他说一说都梦见了什么 。而且当孩子叙述时 , 不要随意打断 , 也不要提建议或下结论 。  
这些活动 , 可以使父母比较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 了解使孩子感到压力的原因 , 从而帮助孩子减轻或解除压力 。  
你应掌握的应对策略  
1.避免过度呵护或禁止  
当孩子产生心理需求并有所表示时 , 比如想和小朋友玩 , 年轻父母应当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 而不是过于主动参与孩子孩子的交往 , 这样容易造成孩子过度依赖;另外 , 在孩子有活动意愿时 , 比如玩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游戏 , 却被大人因有危险性而要求停下来时 , 会造成孩子的失落与挫折 , 从而引发哭闹或哭泣 。  
2.父母的意愿不能代替孩子意愿  
有些父母总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 他们的孩子就会渐渐丧失本能 , 从而凡事依赖大人 , 失去判断能力 。于是 , 有的孩子干脆时时反抗大人 , 和大人站在对立面上 , 发展成个性极端、任性、脾气暴躁等不好的性格 , 如果孩子达不到要求 , 就会用哭闹的方法来坚持的想法 。  
3.父母要理解孩子的童心世界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有的父母给了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 却不能给予相应的正确指导 。例如当孩子快乐地玩着手中的“碎纸片” , 大人也许会不耐烦说:可不可以玩些有趣或有价值的东西?但事实上 , 父母从来就不曾告诉过孩子 , 什么是有趣的事?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东西 。但在孩子眼里 , 他手中的东西就是有趣的、有价值的 。有时家长甚至把孩子衣袋里的东西翻出来扔掉 , 孩子当然接受不了 。  
如果父母长期如此对待孩子时 , 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在孩子的内心深处 , 探索生活的冲动被渐渐扼杀 , 孩子就会觉得茫然 , 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将来的某一天 , 他也许就会成为一个毫无主见的孩子 。  
更令人担忧的是 , 身体上的变化会很容易被察觉 。如果是心理方面的变化 , 却总要等到孩子长大后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时 , 才会被察觉 。如何帮助心里出现偏差的孩子走向正常化 , 这恰恰是大人需要正视和进一步思考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