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
  
文章插图  
消除自卑感,充满信心地进行努力?  
丽莎是来自美国阿肯色州的学生,也是她所在镇里唯一来哈佛读书的人 。在她准备启程到哈佛大学前,当地的人都为她能到哈佛上学而感到自豪,她自己也庆幸能有这样好的机遇 。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但是,丽莎的兴奋劲还没过,就忽然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糟糕了 。她在哈佛过得很辛苦,上课听不懂,说话带土音,许多大家都知道的事自己却一无所知,而许多她知道的事大家  
却又觉得好笑 。她开始后悔自己到哈佛来 。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到哈佛来受这份羞辱,同时更加怀念在家乡的日子,在那里,可没有人瞧不起她 。  
感到孤独无比的丽莎,觉得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 。无奈之下,她求助于心理咨询 。  
心理医生对她是这样诊断的:  
她已跨入了个人成长的“新世纪”,可她对已经过去了的“旧世纪”仍恋恋不舍 。  
她对于生活的种种挑战,不是想方设法加以适应,而是缩在一角,惊恐地望着它们,哀叹自己的无能与不幸 。  
她对于能来哈佛上学这一辉煌成就已感到麻木不仁 。她的眼睛只盯着当前的困难与挫折,没有信心去再造就一次人生的辉煌 。  
她习惯了做羊群中的骆驼,不甘心做骆驼群中的小羊 。  
她以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去应付大学生的学习要求,自然是格格不入,可她抱残守缺,不知如何改变 。  
她因为自己来自小地方,说话土里土气,做事傻里傻气,就认定周围的人在鄙视她,嫌弃她 。可她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她的自卑,才使周围人无法接近她,帮助她 。  
她生长在中南部地区,来东海岸的波士顿求学,面临的是一种乡镇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冲突,她没有想到,哈佛对她来说,不仅是知识探索的殿堂,也是文化融合的熔炉 。  
她身材瘦小,长相平常,多年来唯一的精神补偿就是学习出色 。可眼下,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林高手”,她已再无优势可言 。  
她长相平庸,学习又平庸,这就彻底打破了她多年的心理平衡点,使她陷入了空前的困惑中 。她悲叹自己来哈佛是个错误 。可她忘了,多年来,正是这个哈佛梦在支撑着她的精神 。她虽然战胜了许多竞争对手进入哈佛大学求学,却在困难面前输给了自己的妄自菲薄 。  
她怨的全是别人,叹的全是自己 。难怪她会在哈佛有自卑的感觉 。她只有跳出往日光辉的“怪圈”,全身心投入“新世纪”,才能重新振作起来 。  
总而言之,丽莎的问题核心就在于:她往日的心理平衡点彻底打破了,她需要在哈佛大学建立新的心理平衡点 。  
为此,心理医生对她采取了三个咨询步骤 。  
第一个步骤是帮助她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 。  
丽莎陷入自卑的沼泽中,认定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这说明她过于扩大了自己精神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环境中生存的价值 。所以心理医生一方面承认她当前面临的困难是她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所以她反映出来的情绪也是很自然的 。同时,心理医生告诉她,对哈佛的不适应,产生种种焦虚与自卑反应,这在哈佛很普遍,并非她是一个人 。  
这使丽莎产生了“原来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啊”的平常感 。  
第二个步骤是竭力引导丽莎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 。丽莎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事事都不顺心,因而觉得自己好像是天鹅群中的丑小鸭 。她在来哈佛大学前,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到哈佛后最好的成绩只不过是4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