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影响因素及早期干预探讨( 二 )

  
从1岁时发生脑瘫情况来看,至1岁时,实验组中有4例怀疑脑瘫,其中3例轻度,1例中度,其发生率为10%,重度脑瘫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中有12例怀疑脑瘫,其中6例轻度,2例中度,4例重度,其发生率为30.0%,重度脑瘫发生率为10% 。  
早产儿由于出生早,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出生后易发生感染、窒息、营养不良等,从而影响小儿日后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的正常发育,早产所带来的智能发育障碍也一直是医疗保健的难题 。  
与国外相比,国外早期干预有起步晚、对象广、需求量大、发展快的特点 。早期干预作为一种医疗的和环境的因素,是在尽可能早的时间段作用于早产儿,使他们在出生后脑和神经系统依然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中,脑的功能尽可能改善和接近正常 。从人体发育史观点出发,个体出生后就开始进行良好的系统干预,是促进脑发育不可估量的正性作用 。  
研究表明,2岁以内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好的脑发育关键期[3] 。这时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良好的代偿性和重组能力 。人脑的神经母细胞从妊娠到生后12月增殖最快,在有害因素的影响下,神经细胞生理学死亡增加,但脑的某些区域甚至在出生后还能再出现新的神经母细胞,晚期神经元移行在大脑皮层持续到生后5月,在小脑皮层持续到生后12月,当某一部位的神经损伤时,它在功能上形成通路,包括轴突绕道投射,树突不寻常分叉,产生非常规的神经突触,这种改变以年龄越小发育越快为特征,但脑组织一旦发育成熟,就不可能突现重组了 。这便是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 。正是根据未成熟儿脑发育特点,生后早期给予早产儿丰富的正性刺激及体疗,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矫正偏离,受损的脑细胞恢复正常,使大脑充分发育 。  
9731234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