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棉花糖实验”里最能忍的那个女孩,现已成了谷歌之母
文章图片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美国心理学家米歇尔教授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
研究团队招募了600多名四岁儿童参与这个实验 , 之后将他们带到一个空房间 。 这个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 , 桌子上摆放的都是孩子们爱吃的棉花糖、饼干、糖果之类的零食 。
接下来 , 研究人员会告诉孩子们 , ”他现在需要离开房间15分钟 , 如果等他回来后 , 棉花糖还在他们桌上的话 , 作为奖励 , 他会再给他们一颗棉花糖 。 “
说完之后 , 研究人员便离开了 。
文章图片
对于正处于活泼期的孩子来说 , 15分钟都呆在这个空房间里是漫长且无聊的 。
所以 , 一些小朋友很快就放弃了奖励 , 拿起了桌子上的棉花糖吃 。 甚至个别孩子在研究人员出门后的几秒中里就缴械投降了 。
当然 , 也有个别孩子通过唱歌 , 闭眼睛 , 东张西望等方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 以此坚持不去吃桌上的棉花糖 。
实验结束后 , 坚持时间最长的是一位小女孩 , 她的名字叫苏珊·沃西基 。
文章图片
40年后 , 这位在棉花糖实验中拿到第一名的小女孩 , 已经成为YouTube的CEO , 被称为”谷歌之母“ , 在2019年被评为全球科技业领导者第八位 。
据称 , 苏珊·沃西基从小便展现出不同常人的逻辑 , 坚强的内心与极强的耐心 。
那么 , 究竟是什么让她如此优秀又如此坚韧?
其实 , “棉花糖实验”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 , 还是学习中 , 自控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里不可忽视的一个能力 。
文章图片
自控力决定人生高度 , 要给孩子从小培养
一个人功成名就 , 或许需要同时满足很多条件 , 而潦倒一生 , 只需要缺乏自控力就够了 。 许多儿童教育专家认为:自控力 , 比智商更能决定孩子的未来人生高度 。
我们常常可以在身边发现这样的例子:一些小孩智商特别高 , 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别人半天都学不会的事情和知识 。
但是这么天资聪颖的孩子却学不会对不良诱惑的拒绝 , 在游戏 , 网络的稍稍勾引之下就溃不成军 。
尽管许多人劝导 , 他们自身也很清楚这么做带来的后果 , 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妥协于诱惑和欲望 。
说到底 , 就是管不住自己 。
文章图片
相反 , 另外一些孩子因为父母从小培养其自身的自控力 , 对外界的不良诱惑有着明确的抵抗意识 , 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且有条不紊地执行 , 诱惑自然不会动摇他们的内心 。
除了以上影响严重的事情以外 , 自控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
拥有自控力的孩子 , 往往对自己需要做的事有十分坚定的信念 , 而注意力集中 , 更愿意独立思考如何做成这件事 , 然后再去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 。
这是他们希望自我对事情能有一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 以此来确定自身对这件事的观点 , 想法 。
当然 , 如此认真的做某件事也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
因此 , 从眼前看 , 自控力能帮助孩子养成独立自发的性格和负责的态度 , 从长远来说 , 也能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选择上避免误入歧途 , 攀登更高的人生高度 。
那么 , 对孩子人生发展如此重要的自控力 , 又该怎样去培养呢?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