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件物品来形容这个瓶子的外形,相信很多人都能想到“棒槌” 。没错,这只瓶子不仅外形长得像棒槌,名字也是这样,业内统称为“棒槌瓶” 。

文章插图
“棒槌瓶”不仅外形看起来怪怪的,这个名字也让人总感觉不对劲,在一些方言中,“棒槌”这个词甚至带有一定的羞辱性,专门用来形容“门外汉”或者头脑简单,不明事理的人 。那么,在方方面面都追求形美、意美的古人,为何要烧制这种瓶子呢?
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中有这么一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这里的“捣衣”说的并不是洗衣服,而是做衣服,更准确地地说是做寒衣 。棉花在宋末元初才引进中国,在这之前,大部分平民穿的衣服都是葛麻为原料制作的(丝绸,但那是少数富贵人家才穿得起的) 。葛麻做的衣服坚韧耐磨,却生硬冰冷,需要用棒槌在砧板上反复敲打,使其柔软平整,以便于裁剪、缝制,也才能跟里面的絮贴合为一体 。因此有人根据清代棒槌瓶上常见的图画,猜想这种“棒槌瓶”实际上是寓意“棒槌平”,平的不仅是衣服,也是对远在边疆的家人的思虑,平的更是边疆胡虏 。

文章插图
【棒槌瓶名字不讨喜 民国棒槌瓶的特点及图片】清康熙 盖雪红花卉棒槌瓶
高27cm,口7.7 cm,底10.5 cm 。盖雪红花卉棒槌瓶作圆唇、侈口、直颈、溜肩、长直腹、平底 。胎质细白,造型规整,肩及下腹近底处各有一周青花带状鱼鳞纹装饰 。该棒槌瓶的装饰主题为腹部的盖雪红牡丹花卉图案 。
今天人们所说的棒槌瓶,主要指的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瓷器式样,多为民窑所烧 。其样式是:盘口,短直颈,圆折肩,圆筒状长腹,圈足,底部多为平切式二层台,因此又称圆棒槌瓶 。这种棒槌瓶大小不一,最高的有70厘米,最矮的仅十几厘米 。
棒槌瓶也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不同时代的棒槌瓶有着不同的特点:
康熙早年的棒槌瓶器形偏矮,但胎质细腻,画风简单 。
康熙中期以后的棒槌瓶器形逐渐发展为细长,被称为硬棒槌瓶,常见的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五彩开光等样式 。
雍正时期,我国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工艺之精冠绝于各代,仿官、哥、汝、钧等历代名窑制品非常成功 。同时,粉彩在这一时期成为釉上彩的主流,风格柔和淡雅,表达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
为了与康熙中后期的棒槌瓶相区别,人们将其称为“软棒槌瓶”,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但其器型曲线相对前朝棒槌瓶造型更为圆润柔和 。这一时期的棒槌瓶口外侈,束颈,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尖圆滑 。常见青花,五彩 。
后世的光绪、民国时期方棒槌瓶的仿品较为多见,然胎体较厚重,口边较薄且不规整 。

文章插图
清雍正 雍正粉彩福禄寿三星软棒槌瓶
高43 cm 。颈部彩绘博古图纹饰,腹部绘福、禄、寿三星图,画面丰满,寓意吉祥 。人物形象顶天立地,颇具前朝遗风,整体构图精妙,设色鲜丽,笔触细腻,又明显别于前朝 。情景生动传神,绘画、彩头精美,胎釉彩是明显的雍正时期的特征,画工细腻,出自名门,流传有序 。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做“方棒槌瓶”,撇口,短颈,平肩微折,身成四筒形,长方腹上部略宽,下部稍窄,器底有方形宽足,凹底施釉,有青花器和三彩器 。这一器型在清末到民国年间的仿品较多,但胎体较厚重,口边较薄且不规整 。
- 猫咖收猫吗 单人套餐名字大全
- 怎样才能解酒最快 一瓶啤酒怎么快速解酒
- 打算带瓶长城葡萄酒去 吃海鲜喝什么酒最健康
- 喝一瓶酸奶是否可以起到解酒的作用 喝酒和酸奶一起喝
- 老年人有必要每天喝牛奶吗 一天喝四五瓶纯牛奶这样好吗
- 最近在官方旗舰店买了一瓶雅诗兰黛沁水粉底液 纳米去黄后长痘痘
- 凌晨喝一瓶啤酒什么时候可以开车 一瓶啤酒四小时后开车
- 淡水鱼的种类图片和名字 169种淡水鱼名称和图片
- 红酒瓶上有商标其他都没有 红酒上面螃蟹图案
- 家常菜名字 300种家常菜菜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