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夏天15大坑娃行为,看看你全避开了吗?

行为|夏天15大坑娃行为,看看你全避开了吗?  
文章插图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一些“坑娃”的育儿行为是有季节性的。今天汇总了夏季容易出现的15大“坑娃”行为,它们有的要命,有的遭罪,有的没用,有的有健康隐患。  
夏季15大育儿误区  
误区1、让孩子在广场喷泉玩水 广场里的喷泉是给人看的,不是给孩子玩的。孩子把户外喷泉当水上乐园,且不论水是不是干净,一旦遇上漏电,会出人命,这样的事故几乎年年在报道:  
误区2、把孩子独自留车里把车停树荫下、把车窗留缝、就短短几分钟、气温感觉不太高……,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把孩子单独留车里,夏天不行,冬天也不行。孩子单独留在车里十分危险,会脱水、会中暑、甚至会死亡。  
误区3、给孩子套个游泳圈就万事大吉了套个游泳圈不代表孩子就安全了,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在水里玩了。游泳圈翻倒、漏气、滑脱等,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隐患。去年6月,广东惠州一位6岁男孩套着游泳圈在公园里游泳,结果从游泳圈里滑出,不幸溺水身亡。  
对于1-5岁的孩子,确保时刻在伸手可及的范围内,绝不让孩子独自留在水边,有游泳圈不行。  
行为|夏天15大坑娃行为,看看你全避开了吗?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Unsplash)  
误区4、安全座椅铺凉席安全座椅是有严格而细致的质量标准的,给安全座椅额外加装任何物品,都可能影响安全保障系数,甚至增加意外伤害风险。  
不想让孩子出行时太热,可以在上车前先发动汽车开空调降温、选择材质透气舒适的安全座椅、把车停放在阴凉处、尽量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刻出门等。  
误区5、不给孩子开空调或空调设30度空调发明出来是为了提高人们在夏天的舒适度。开空调得感冒,导致空调病等,并没有科学依据。开空调睡觉,把腿露外面或肩膀露外面,也不会让孩子得关节炎。  
只要注意每年定期清洁空调滤网,每天定期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以及别让出风口对着孩子直吹以免寒冷刺激不适,就可以放心的使用空调。  
行为|夏天15大坑娃行为,看看你全避开了吗?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误区6、偏方给孩子“消暑”陈年冬瓜水之类的消暑“神器”,别给孩子喝,因为没用还可能出人命。真正的消暑“神器”是空调,另外,保证充足液体摄入,避开极端高温天气外出或户外活动等,也能防止中暑。  
误区7、觉得孩子积食,四磨汤、挑积疳孩子口臭、舌苔厚、大便酸臭、肚子胀、不爱吃饭、睡不踏实、趴着睡、下眼皮发青、鼻梁有青筋、发热……这些都不是积食,现代医学范畴下,也没有积食。  
不用逼孩子喝四磨汤,更不能带孩子去挑疳积。各种被认为积食的表现,怎么回事,如何应对,可以看《不爱吃饭、出汗多,孩子脾胃虚弱?不用山楂或山药,这样做就对了》。  
误区8、为了治病、防病,给孩子贴各种贴假如相信科学,相信现代医学,那这些就不用做。  
误区 9、再热也要穿袜子,再热睡觉也要盖肚子穿袜子、盖肚子,都是以孩子舒适度为准,只要孩子不冷,就不用非要盖上肚子或穿上袜子。一般室温在24度以上了,就可以不用盖肚子睡觉了。  
行为|夏天15大坑娃行为,看看你全避开了吗?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Unsplash)  
误区 10、蚊虫叮咬,来点红霉素软膏、风油精、清凉油红霉素软膏是抗生素,滥用有耐药风险,蚊虫叮咬并不需要常规用抗生素。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里含薄荷醇、樟脑等成分,有神经系统抑制风险,过量使用可能对婴幼儿带来严重副作用。含薄荷醇、樟脑成分的产品,不建议给婴儿及年幼儿童使用,比如台湾儿科医学会建议不要给2岁以内的孩子使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