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吞泥鳅治疗什么( 二 )

  
产后自汗、盗汗泥鳅90克,糯稻根30克 。先将泥鳅宰杀洗净,用食油煎至黄色 。另用清水二碗煮糯稻根,煮至一碗时,放入泥鳅煮汤,调味后食用 。  
小便不畅、湿热下淋  
泥鳅适量,与豆腐同煮食 。也可用白糖撒在泥鳅身上,使粘液、白糖混合,取混合液冲冷开水服  
3.泥鳅生吃能治病吗?  
泥鳅 【别名】鱼鳅  
【来源】鳅科动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的活体及粘液 。  
四季可捕捉,洗净即可 。  
【性味归经】甘,平 。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利尿除湿 。用于急、慢性传染性肝炎,水肿,皮肤瘙痒,痔疮下坠 。  
【用法用量】  
2~3钱,每日3次,研粉服;或1~2两炖汤服 。  
原料介绍  
泥鳅有沙鳅、真鳅、黄鳅之分,在我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分布,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喜食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也食植物碎屑、藻类等;泥鳅每年4~8月进入繁殖季节,二龄后的泥鳅性成熟开始产卵,个体越大,产卵量越多 。  
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 。  
营养分析  
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且含一种类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衰老,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 。泥鳅和豆腐同烹,具有很好的进补和食疗功用;应用于消渴:泥鳅、鲜荷叶共煮汤食 。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特别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同时适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急慢性肝炎及黄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黄疽型肝炎更适宜,可促进黄疽和转氨酶下降;同时适宜阳痿、痔疮、皮肤疥癣瘙痒之人食用 。  
食物相克  
泥鳅不宜与狗肉同食;狗血与泥鳅相克:阴虚火盛者忌食;螃蟹与泥鳅相克:功能正好相反,不宜同吃;毛蟹与泥鳅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 。  
烹饪指导  
泥鳅保鲜:买来的泥鳅,用清水漂一下,放在装有少量水的塑料袋中,扎紧口,放在冰箱中冷冻,泥鳅长时间都不会死掉,只是呈冬眠状态;烧制时,取出泥鳅,倒在一个冷水盆内,待冰块化冻时,泥鳅就会复活 。  
食疗作用  
泥鳅性平、味甘,入脾、肝经;  
具有补中益气、除湿退黄、益肾助阳、祛湿止泻、暖脾胃、疗痔、止虚汗之功效 。  
其他相关  
泥鳅生命力顽强,民间认为吃它可以健身强体,近年报道它还有对癌症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  
《潮湖简易方》:治阳事不起.泥鳅煮食之 。  
《四川中药志》: 利小便,治皮肤疮癣,疥疮发痒 。  
泥鳅每100克营养成分  
能量96千卡  
蛋白质17.9克  
脂肪2克  
碳水化合物1.7克  
胆固醇136毫克  
维生素A14微克  
硫胺素0.01毫克  
核黄素0.33毫克  
烟酸6.2毫克  
维生素E0.79毫克  
钙299毫克  
磷302毫克  
钾282毫克  
钠74.8毫克  
镁28毫克  
铁2.9毫克  
锌2.76毫克  
硒35.3微克  
铜0.09毫克  
锰0.47毫克 。  
4.生吃泥鳅有什么好处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医药上具有较高价值,中医认为,泥鳅味甘、性平,能调中益气、祛湿解毒、滋阴清热、通络补益肾气 。《本草纲目》中记载,泥鳅有“暖中益气”之功效,能解渴酒、利小便、壮阳、收痔 。生泥鳅外面的那层滑液能清肝、利胆、消炎,对肝炎、胆囊炎都有帮助,还能直接灭肝火,降虚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