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药反应名词解释( 四 )

  
15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  
16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 药量减少的现象 。  
17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 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  
18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 。  
19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  
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 。若 事先给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药物(若氯丙嗪)再给肾上腺素,此时由于β2受体作用占优势,使 升压转为降压 。  
21 抗菌谱: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  
22 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  
23  
化学治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的治 疗手段 。  
24抗病原微生物:是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的 总称 。  
25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由一些微生物(如细菌、 真菌、放线菌等)所产生的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半合成药物 。  
26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  
27杀菌药:不仅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病原菌的药物  
28抑菌药: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29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  
30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外抗菌实验中,杀灭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  
31抗菌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后,在抗菌药物被清除情况下细菌生长仍受 抑制的现象 。  
32化疗指数:是衡量化疗药物安全性的评价参数,一般可用感染药物的LD50/ED50或LD5/ED95 表示 。  
33灰婴综合征:由于新生儿和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含量和活性转低,解 毒功能差和肾脏功能发育不全,排泄功能低下,而引起氯霉素蓄积中毒  
34 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值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 毒的剂量 。  
35  
强度:又称效价强度,是指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  
36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  
37  
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  
38 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  
39  
内在活性(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内在固有的,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 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