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红红的小东西教案反思( 二 )

  
(1)出示绒毛兔的图片 。  
师:咦?我们来到了谁的家?小兔子什么地方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呢?那你们觉得红红的小东西应该叫红眼睛吗?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的特征 。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不一样的地方 。  
教师小结:绒毛兔的红眼睛里有白色的眼球,而红红的小东西中间有黑黑色的东西,所以,他的名字不叫红眼睛 。  
3、比较小熊的红灯笼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  
(1)出示小熊与红灯笼的图片 。  
师:别灰心,看看小熊的家吧!你们猜,红红的小东西叫什么名字?(红灯笼)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有猜他的名字呢?哦!原来是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灯笼不一样的地方啊!  
(2)请幼儿说一说两者的区别  
教师小结:原来红灯笼上面有好看的花纹装饰,红红的小灯笼身上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名字不叫红灯笼 。  
4、出示小猫的图片,让幼儿比较观察 。  
师:喵喵喵,谁来了?咦!小猫咪为什么这么焦急呢?谁来说一说?哦,原来小猫咪是来找它的纽扣的,小猫身上现在有多少纽扣呢?咱们一起数一数吧!我们问一下红红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叫不叫纽扣?(师幼一起大声说,红红的小东西你叫不叫小纽扣?传来笑声音乐)原来它的名字就叫什么呢?(小纽扣)  
三、活动结束 。  
小猫咪丢失的纽扣找回来了,红红的小东西也找到了它的好伙伴,你们心里开不开心呀?原来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快乐,好了,小纽扣也送回了家,我们也该回家啦!我们学着红红的小东西骨碌骨碌滚回家吧!  
四、活动延伸  
可以开展幼儿比“火眼金睛”的游戏,看谁先最快、最正确找到两样相似的东西 。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根据我们小班孩子的已有特点和知识经验,设计了三个环节 。  
第一个环节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为主体,把抽象的点数巧妙的融入故事 。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 。  
第二个环节是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请小朋友找一找图片中哪些地方不和红红的小东西不一样,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  
第三个环节是感知红红的小东西的特征,让幼儿在这几轮的比较中,让幼儿在愉快和有趣的情境中形成对对红红的小东西的初步感知,最后通过知识经验积累指导红红的小东西就是纽扣 。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教师应做到教育机智,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生活中的经验穿插进去,这次的教学活动唯一的不足在于图片制作过于简单,幼儿不容易察觉并比较,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做到材料形象、生动,给幼儿可以更多的大量感知的形象来丰富其相关经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