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者|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如何给孩子“授之以渔”?( 二 )

  
养育者|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如何给孩子“授之以渔”?  
文章插图  
  
02 给予孩子提供探索的空间和试错的成长机会  
闺蜜毕业出来工作以后,敢打敢拼,行动起来风雷厉行,收入也节节高,直奔小康。于是想买辆奔驰,又担心被爸妈否定,不同意买。问我怎么办。  
闺蜜说,想起以前爸妈不管自已做了什么事情,基本是持不赞成不同意的态度,还常常指责孩子这不行,那不行,整天执行打击式教育,导致闺蜜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跟爸妈沟通,包括这次买车的想法。  
我问闺蜜:“你是个成年人,凭借自已实力赚的钱,凭实力买的车,如果父母反对你,你的卡点在哪里?用他们的钱?需要他们的意见?需要他们的支持!这些都不需要,那你觉得你买不买?”  
后来闺蜜买了车,不出意料还是被爸妈说了一通。一个女孩子凭实力买车也是人生一大喜事啊,可惜了这对父母的打击式教育。不愿给孩子提供探索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只会否定孩子,拖孩子的后退,对孩子的影响一直残留到成年。  
智慧养育者可以怎么做,只要孩子不做“三不原则: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已,不伤害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应当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去发展。父母习惯用自已有限的认知和经验主义来养育孩子,那是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在“三不原则”的前提下,智慧父母可以怎么做?  
1.孩子喜欢的事情给予大力的支持;  
2.做孩子成长的有益导师;  
3.做孩子的搭档和支持者。  
养育者|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如何给孩子“授之以渔”?  
文章插图  
  
03 允许孩子对自已说“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相信这是多数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期待。  
于是很多父母恨不得用自已的人生经历经验以及认知,希望孩子听话照做,做个乖乖孩子。  
父母过去的,孩子未曾经历;孩子未来经历的,父母也未曾经历。所以父母一代的成长环境及认知不一定能助力孩子,弄巧成拙就变成约束孩子。  
当父母意识到这点,应该学会以接纳孩子说“不“。  
前面那个留学美国的孩子,可以想像到平时是个乖乖孩子,需要帮忙第一时间找妈妈。  
平时在家经常说“不”的孩子,第一时间想的是我可以怎么做,我可以找谁,而不是在半夜四点还飘洋过海寻求妈妈的帮助。作为一个成年人留学,找同学,找网络工具小能手,学会找父母以外的寻求帮助,也是一种渔的能力。  
作家毕淑敏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可见会说不的孩子,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敢说不的孩子,是一个能勇气的孩子;能说的孩子,是一个充满力量且找到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孩子。  
养育孩子,除了要养大,还要教会孩子立足社会的基本技能。可见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给予孩子鱼是短期目标,培养孩子拥有渔的能力是长期目标。  
让孩子从小能动手,敢动手;让孩子敢于探索,勇于试错;允许孩子说不,培养自己的自主能力,这些都是培养孩子的渔的能力,你做到了吗?  
【 养育者|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如何给孩子“授之以渔”?】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