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1.中医的大椎穴及曲池穴在哪里有什么样的作用  

曲池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文章插图  
【定位】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解剖】  
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 。  
【主治】  
①热病;  
②感冒、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  
③头痛项强;  
④疟疾;  
⑤癫狂,小儿惊风;  
⑥阳危诸证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小儿舞蹈病等 。配曲池、列缺、风门主治感冒;配后溪、间使主治疟疾 。  
曲池穴  
开放分类: 生理、人体、穴位、针灸、经脉  
【定位】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  
【解剖】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  
【主治】  
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 。  
②热病 。  
③高血压 。  
④癫狂 。  
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 。  
⑥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疼痛 。  
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病证 。  
【操作】  
直刺0.5~l寸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配合谷、外关等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配合谷、血海等治疗荨麻疹;配肩髃、外关等治疗上肢痿痹 。  
2.曲池的准确位置图以及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 线的中点,是大肠经的重要穴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牙痛、目赤 痛、瘰疬、荨麻疹、发热、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扁桃体炎、肘 关节炎等 。  
作用:曲池穴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  
功效: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 。  
扩展资料:  
针刺曲池对血氧饱和度有调整作用:动物实验观察,针刺组比对照组(不针)提高血氧饱和度6.31% 。在开胸术中,看到手术中虽有开放性气胸存在,肺脏萎缩,但动脉血氧分压仍升高,没有缺氧 。  
针刺曲池、阳陵泉观察急性中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图,可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起针后脑血流量增加,仍可维持35分钟,脑血管阻力降低却不显著,而针刺正常猫的脑血流动力学影响基本不大,也说明是调整作用 。  
参考资料来源:  
3.攒竹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  
其近治作用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故可以治疗眼病和前额、眉棱骨疼痛 。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上,太阳主表,风毒之邪易先沿经脉侵犯头部,故该穴具清热解表、镇静安神之功,可治疗感冒、急惊风 。  
《素问.奇病论》言:“胞脉者系于肾 。”攒竹因其清热之功,经脉与肾及胞脉相关,故可清胞宫之毒邪,治产后发热 。  
扩展资料:  
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 。  
按摩的方法:用双手大拇指直接按压双侧的眉头,使劲一点,按压下去几秒钟,再松开 。然后再按压,再松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