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带孩子有什么讲究 秋季育儿知识有那些

秋风瑟瑟,树叶开始凋零,好储备更多的能量迎接寒冬 。  
人体也随着季节的变化,在进行自我调整 。  
然而,稚嫩的孩子们,身体机能调节能力比成人更差 。因此,气温降低,也是妈妈操心之时 。  
如何保护孩子不受风寒,平安度过凉秋、寒冬?其实只需做“自强”和预防,即提高免疫能力以及让孩子远离病毒 。  
有助孩子“自强”的办法有很多,而“秋冻”就是其中之一 。  

秋季带孩子有什么讲究 秋季育儿知识有那些
  
文章插图  
01  
孩子要“秋冻”?怎么做更合理?  
入秋后,天气渐凉,不少妈妈下意识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受冷,这反而容易感冒;而适当让孩子受点冻,进行“秋冻”锻炼,逐步适应低气温,孩子身体才能更抗寒 。  
“秋冻”有哪些好处?中医认为,身体要随季节的变化而进行养生、调理 。  
秋季气温下降,浮于体表的阳气,开始收敛,肌表也由疏松转向紧密 。  
【秋季带孩子有什么讲究 秋季育儿知识有那些】如果过早穿上厚衣服,持续的“高”体温,不利于汗孔的关闭,风寒之邪更易入侵 。而让身体适当受些冷刺激,有利于肌表紧致,促进身体产热以及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增强抗寒能力 。  
比起成人,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还未健全,抗寒、耐热力较差 。长期给予恒温的环境,让大脑皮层下调节体温的丘脑得不到锻炼,阻碍其正常发展 。  
而让孩子适当经历气温的起伏,才能增强耐寒、抗菌的能力 。  
如何给孩子做“秋冻”?第一步,正确判断孩子冷热 。  
错误的做法:以手脚温度判断孩子冷热 。  
正确的做法:以后颈部温度为准 。  
孩子心脏功能较弱,输送至手脚的血液相对更少,手脚自然比体温更凉,以手脚温度判断孩子冷热,并不准确 。  
正确的做法是,以孩子后颈部的温度为准:触摸在衣服覆盖下的颈部处,温热但无汗,手脚稍凉为宜 。  
第二步,以体温为根据,把握好穿衣的度 。  
增减衣服需根据气温而变化,遵循由薄到厚,由少到多的规律,不急于戴帽子,切忌急加骤减,以免造成体温变化过大,而致感冒 。  
时刻关注孩子体温,酌情增减衣物 。  
触摸孩子的后颈,如果温热有汗,就需减掉衣服,并隔上汗巾,以免风邪入侵 。但如果发现后颈干爽微冷,手脚冰凉,则需要增添衣服 。  
给孩子准备容易穿脱的外套,有利于随时增减 。  
1-3岁的孩子,活动量较大,平时就应该比大人少穿一件,而进行秋冻锻炼时,要时刻关注体温及其活动量,避免孩子过冷或过热 。  
哪些孩子不适合“秋冻”?《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气温在24°以下时,新生儿要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才能足够保暖,因此,1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秋冻锻炼 。  
同时,体质弱、气虚以及有基础病的孩子,也不宜秋冻锻炼 。  
小贴士:秋冻,要保护好孩子的背部与腹部不受凉 。最好从夏末秋初时就开始,晚间睡眠以及深秋时节,就不适合秋冻锻炼了 。  
02  
“秋季进补,冬令打虎”,贴秋膘,孩子适合吗?  
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是指在立秋这天多吃肉食品,把夏天流失的脂肪,补充回来 。但中医认为,贴秋膘不只在立秋这一天,而是要在秋季进行能量补充 。  
中医如何看待“贴秋膘”?《黄帝内经》中说:“一夏无病三分虚” 。  
夏天,身体气血都用到体表抗热去了,消耗较大,而此时脾胃也最弱、最寒,因此,一夏出来,人就会消瘦 。  
到了冬季,人体需要充足的气血,以保五脏六腑和生命之根,如果不把夏天消耗的能量补充回来,入冬后,人体就容易受到风寒及病毒的侵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