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后背穴位( 四 )

  
10、腰俞穴、长强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胞肓穴、秩边穴  
身体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淡、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皮肤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  
11、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阴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便秘、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 。  
12、承扶穴、股门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疮、臀部炎症 。  
13、合阳穴  
身体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性内膜炎  
14、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痔疮、便秘 。  
15、跗阳穴、昆仑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 。  
督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  
扩展资料:  
人体背部有各脏器的背腧[shù]穴,这些穴位在功能上与各脏器相对应,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  
1、肺俞  
①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观察 。  
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  
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 。  
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感冒等病变 。  
肺腧是天灸的常用穴:天灸是在三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将特定中药(如甘遂、细辛等)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使人体阳气得天阳之助,达到驱逐内伏寒邪、补益人体正气的目的 。  
伏日为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故天灸善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 。天灸治疗哮喘往往选取肺俞、定喘、风门等,以宣通肺气,从而防治哮喘的发生 。  
2、心俞  
①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 。  
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 。  
③心脏疾患尤其是心痛时本穴如有反应,在巨阙穴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  
3、肝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 。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 。  
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  
4、胆俞  
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 。  
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木 。  
5、脾俞  
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 。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 。  
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  
6、胃俞  
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 。  
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  
7、三焦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