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厌食吃什么好( 二 )

  
2、后天失调是小儿厌食症发生的因素 。  
中医理论讲脾胃乃后天之本,小儿消化系统在生理方面常处于虚弱状态,消化功能不足,分泌胃液的数量及质量均低于成人,加以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量比成人相对增多,若后天缺乏精心调护,听任小儿生活无规律,进食不按时,贪吃零食,饮食偏嗜,饥饱无度,更难增进食欲了 。  
小儿味觉敏感期在婴儿期4~6个月,食物质地敏感期在6~7个月,如果错过这两个关键期,没有合理添加辅食,未受到各种味道和不同质地的食物的刺激,大脑中形成固定模式,以后调整起来就会很困难,婴儿往往在1岁后拒绝新口味和不同质地的食物,断乳后不能适应普通饮食,而造成偏食、食谱单调或食欲不振 。  
3、情绪变化,精神压力,也是小儿厌食症的发病因素之一,不可忽视 。  
【幼儿厌食吃什么好】(1)小儿天生存在逆反心理,父母希望小儿长胖,不合理地要求多吃,甚至强迫进食,使小儿产生抵抗情绪,感到紧张,逐渐把进食变成精神负担进而逃避或拒食 。  
(2)情绪变化,精神压力或变换环境,家庭不和,进餐时口角等影响食欲,或家长要求过高,多加限制,均能形成厌食 。  
4、有很多药物,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以引起食欲低下 。例如氨茶碱、止痛药、红霉素、水杨酸类制剂及洋地黄等 。  
5、维生素A\D中毒、气候过热、湿度过高均可引起小儿厌食症 。  
本病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可并发多种疾病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相比成人需要更多的营养供给,如果营养供给不足,不但会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会使生长发育停滞,体内脏器萎缩,这样必然会影响小儿的正常免疫系统 。如由于厌食导致的严重营养不良患儿,可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血清抗体减少,从而容易发生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且感染往往持续、迁延不愈,表现为反复感冒、发烧或反复咳嗽,不吃、不好动、体重不增、个子不长等 。  
小儿厌食症的防护调理  
1、因喂养方法、饮食习惯和食物质量不当的厌食要注意纠正偏食、吃零食的习惯,保持合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按照不同年龄给予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婴儿期要按时添加辅食 。  
孩子的食谱要做到粗细调剂,荤素搭配,食物多样化,让孩子吃得全一些,杂一些;食谱要经常调换,防止单调,同时要尽量做到新鲜可口,色香味俱全,促进食欲 。  
吃饭要定时定量,不同的孩子食量不同,应该以吃饱而不过饱为佳,使胃中食物在一定时间内排空,重新产生食欲 。  
婴儿一般4~5小时即可排空,所以一日三餐,中间加一次点心较为适宜 。  
吃饭时要有固定的地方,让孩子安静而舒适地坐着就餐,家长应尽量不要谈和吃饭无关的事情,有事到饭后再行处理 。要给孩子纠正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如吃饭时哭闹,饭前不洗手,饭后打闹跑跳等 。  
由缺锌引进的食欲低下宜食鱼肉,因为动物性食品含锌成分较多,须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此外可增加锌的摄入量,于100g食盐中掺入1g硫酸锌,使锌的摄入达到标准用量(约每日10mg),食欲可以增加 。如有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须及早治愈 。  
2、对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的厌食患儿,要注意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合理哺喂,尽量采用母乳喂养 。病时要加强护理,病后要注意静养,不能滥服补品和补药,宜多吃蔬菜水果容易消化的食物,增进食欲 。  
3、坚持正确引导,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 。家长对患儿既不要百依百顺,也不要打骂,既不要对其学习、生活等方面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更不要采用恐吓、惩罚的方法强迫进食,造成思想负担,引起反感,更加厌食 。环境变化时,要正确引导使其逐步适应 。对孩子厌食的心理矫治,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则孩子多半也是个厌食者;注意引导,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大人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他们品尝这种食物,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创造好的吃饭气氛,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摄食;不要使用补药和补品去弥补孩子营养的不足,而要耐心讲解各种食品的味道及其营养价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