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湿中成药有哪些( 三 )

  
⑩治疽初作:小豆末醋敷之,亦消 。(《小品方》)  
⑾治大小肠痈,湿热气滞瘀凝所致: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汤服 。(《疡科捷径》赤豆薏苡汤)  
⑿治小儿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痒或肿:赤小豆二升 。末之,鸡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则易 。  
一切丹并用此方 。(《千金方》)  
⒀治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叶末 。(《纲目》)  
⒁治小儿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 。(《千金方》)  
⒂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  
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搅取汁饮 。(《肘后方》)  
⒃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 。(《产书方》)  
⒄治妇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 。(《妇人良方补遗》)  
⒅治风瘙瘾疹:赤小豆、荆芥穗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 。(《纲目》)  
⒆治食六畜肉中毒:烧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 。(《千金方》)  
(20)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赤小豆50~70粒研成细粉,和入温水、鸡蛋清或蜜调成稀糊状,摊在布上,敷于患处 。  
一般一次即能消肿 。  
治疗7例,均获效果 。  
(21)治疗肝硬化腹水  
取赤小豆1斤,活鲤鱼1条(重1斤以上),同放锅内,加水2000~3000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止 。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 。每日或隔日1剂 。连续服用,以愈为止 。  
治疗2例,服后尿量增加,腹围减小,精神良好,无不良反应 。  
食疗价值  
[性能]味甘,性平 。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 。  
[用途]用于水肿、脚气;产后缺乳,腹泻、黄疸或小便不利;痔疮,肠痈 。  
[用法]煮食,煎汤或研末服 。  
[附方]  
(1)赤豆桑白皮汤:赤小豆60g,桑白皮15g 。加水煎煮,去桑白皮,饮汤食豆 。源于《本草拾遗》 。本方用赤小豆健脾利湿,而以桑白皮专于利尿消肿 。用于脾虚水肿或脚气,小便不利 。  
(2)茅根煮赤豆:白茅根250g,赤小豆120g 。加水煮至水干,除去白茅根,将豆分数次嚼食 。源于《肘后补缺方》 。白茅根为凉性利尿药,其味甘甜,用以煮豆,既可增强利尿作用,又较适口,故颇为得法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现用于肾炎或营养不良性水肿 。  
(3)赤豆粥:赤小豆120g,粳米30g 。加水适量,煮稀粥 。  
分2次食 。源于《妇人良方》 。本方能益脾胃而通乳汁 。用于妇女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  
(4)苦酒赤豆散:赤小豆100g,用醋1茶盅,煮豆至熟,取出晒干,再入适量米酒中浸渍至酒尽,经干燥后研为细末 。  
分3次服,每次3~6g,用米酒送服 。源于《肘后方》 。赤小豆等三者均能散血,醋又用止血之效,故本方有散血消肿和止血作用 。用于痔疮瘀肿疼痛,大便带血 。  
3.健脾去湿应该吃什么药?  
总原则:无刺激性,含低纤维质,易于消化,具有足够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进餐时要放松,保持心情愉快 。  
1、消除病因 。彻底治疗急性胃炎;戒烟戒酒;避免有刺激性的食品和药物;治疗口腔慢性感染,饮食规律等 。  
2、多吃软食 。食用易于消化的食品,尽量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细嚼慢咽,让牙齿把食物完全磨碎使食物能与胃液充分混合 。免用生冷、酸辣和硬质食品 。少食多餐,粗粮细做 。胃病患者可食5次饭,示范举例如下:早餐:大米粥50克,花卷50克,煮鸡蛋1个,酱豆腐1块 。  
加餐一:牛奶300克加糖10克,饼干15克 。午餐:大米软饭100克,馏鱼片100克,菠菜鸡蛋汤 。  
加餐二:豆浆300克加白糖10克,蛋糕25克 。晚餐:大米粥50克,发糕50克,肉末炒土豆泥150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