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的说教

有这样一段话:一等父母用行为引领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三等父母用拳头管孩子 。   
我们这个时代的父母像三等父母那样打孩子和像一等父母那样用自己的身教影响孩子的都不多 , 大多数父母习惯于用嘴巴管孩子——说教 , 而说教带给孩子的不是爱 , 更多是贬低和伤害 。   
废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的说教  
文章图片  
(电视剧《小欢喜》妈妈说教儿子 , 母子矛盾升级)  
下面我们可以一起看看一个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 , 需要真正爱的养分是什么?  
废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的说教  
文章图片  
3岁——安全感  
他3岁时 , 对于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 想去探索和体验一切 。 在小区广场上玩耍 , 总是想爬这个梯子或者上那个台子 。 你反复提醒他:“宝宝 , 那些危险 , 不要过去 , 小心摔下来!”  
但是在你和邻居聊天的一会儿工夫里 , 他还是爬上了台阶 , 并从上面摔了下来 , 疼得在地上哇哇大哭 。   
废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的说教】你就像小时候你的父母批评你一样 , 向孩子说教到:“都告诉你了 , 那些地方危险 , 让你不要过去 , 你就是不听!这下好了吧 , 把自己摔成这样 , 看你以后听不听话!哭什么哭 , 哭有用吗?”  
这时他哭的声音更大了 , 因为在他受伤时 , 他想得到的是父母的关心和爱 , 而不是说教和指责 。   
废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的说教  
文章图片  
如果我们换这样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好一点?  
听见孩子的哭声 , 第一时间跑过去看看孩子的情况 , 发现问题不大 , 把孩子抱在怀里 , 抚摸孩子的后背说道:“宝宝 , 摔的一定很疼吧!妈妈知道你很疼 , 下次你再想爬高高 , 邀请妈妈和你一起好不好?”  
0-3岁的孩子最需要爱的养分就是安全感 , 个体的安全感是这样产生的:父母(尤其母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客体 ,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 , 如果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 , 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 。   
孩子就会体验到安全感 , 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 , 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   
废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的说教  
文章图片  
6岁——亲密感  
他6岁时 , 开始上小学了 , 有一天老师打电话给你 , 说孩子的一份试卷落在家了 , 需要你送到学校去 。 你得知后 , 向领导请了一会假 。   
风尘仆仆的回家找试卷 , 然后十万火急般的把试卷拿到了学校 。   
你看见站在学校门口的他 , 劈头盖脸的就说道:“你总是这么丢三落四的 , 都说过多少遍了 , 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 , 好好整理一下书包 , 你就是不听!总是等到早上才收拾书包 , 早上时间那么紧张 , 哪够你仔细整理和检查的!如果有下次 , 没有人会给你送!”  
你说完后 , 匆匆上班去了 , 只留下心情郁闷的他 。   
废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的说教  
文章图片  
虽然你说的很对 , 但是他仍然没有按照你说的晚上写完作业后 , 整理书包 , 还是早上匆匆简单收拾 。 你继续说教和怪他不长记性 。   
如果我们换这样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好一点?  
你看见校门口焦急等试卷的他 , 把试卷交给孩子 , 摸摸他的头:“今天着急了吧?别担心 , 有爸妈在呢 , 赶紧安心去上课吧 。 ”  
晚上孩子写完作业 , 你敲门走进孩子的房间 , 说道:“今天忘记带试卷你一定急坏了吧?爸爸妈妈当时也特别着急 , 爸爸妈妈商量了一下 , 送给你一本便利贴 , 你每天写完作业后 , 可以把明天上学要用的东西写在这上面 , 贴在你的书包上 , 这样应该就不会落下东西了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