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脉诊验孕”变成中西医对决

文章插图
不相信一种诊疗方法,继而对这种方法进行挑战,若就事论事,不仅无可厚非,反而有利于去伪存真,推进诊疗技术的发展 。问题是,这种情绪化的挑战,很可能从单个诊疗技术,泛化开来,甚至上升到中西医之间的对决;对某种技术的质疑,也可能升级成对整个中医的否定 。如此不仅无法促进诊疗技术的发展,反而相互伤害,扩大中西医之间的隔阂 。
这绝非杞人之忧 。以挑战者“阿宝”的初衷而论,若中医赢,他不仅提供奖金,而且决心终身不称中医为伪科学 。这本身并非就事论事之举,一开始就赋予了这项挑战太沉重的意义 。若果真中医挑战失败会怎样?“阿宝”铁定会继续认为中医是“伪科学”,他个人的想法倒无关紧要,但作为西医派的微博大V,他的背后还站着许多粉丝,且这事搞得如此沸沸扬扬,因而到那时,难免会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对中医的“质疑潮” 。
中医千年传承,源远流长,西医的科学进步亦无可否认,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若两者相互攻讦,“兵戎相见”,未必不会两败俱伤 。坚持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事业的方针之一,中医和西医,共同的敌人是疾病 。二者应该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强强联合、激励共进才是现代医学不断进步的阶梯 。
这些年来,质疑中医的言论一直未曾消停过 。中医的传承和推广也一直存在问题 。在我国,虽然中医的主流教育也依靠高等院校,但相比于西医教育,要明显落后一大截 。同时,囿于知识产权等问题,一些老中医依然愿意隐于民间,很多珍贵药方无法普及 。这一切,都让中医越来越像“弱势群体” 。
【莫让“脉诊验孕”变成中西医对决】 对这次“脉诊验孕”挑战,希望公众能保持一分平常心,并多关注一下中医的发展,这是作为后人的一种责任,也让我们自己的健康多一个保障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