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的功效与作用:17种药理作用详解( 三 )

  
其他作用  
葛根汁饮料能降低血醇浓度及使乙醇所致的血液粘度异常恢复正常,有解酒作用 。葛根醇浸剂灌胃,对伤寒菌苗所致家兔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 。大剂量葛根素及复方均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 。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17种药理作用详解
  
文章插图  
葛根的药用价值  
性味  
甘辛,平 。  
①《本经》:“味甘,平 。”  
②《别录》:“无毒 。生根汁,大寒 。”  
③《纲目》:“甘辛,平,无毒 。”  
归经  
入脾、胃经 。  
①张元素:“通行足阳明经 。”  
②《本草新编》:“入胃,又入肺 。”  
③《本草求真》:“入胃,兼入脾 。”  
④《要药分剂》:“入胃、膀胱二经,兼入脾经 。”  
功能主治  
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 。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  
1.《本经》:“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  
2.《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 。疗金疮,止痛,胁风痛 。”“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  
3.《本草经集注》:“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  
4.陶弘景:“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 。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亦疗疟及疮 。”  
5.《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 。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  
6.《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啮,并饮其汁良 。”  
7.《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 。”  
8.《日华子本草》:“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 。”  
9.《开宝本草》:“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 。”  
10.《医学启原》:“除脾胃虚热而渴 。”  
11.张元素:“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 。”  
12.《纲目》:“散郁火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捣汁 。外用:捣敷 。  
注意  
①张元素:“不可多服,恐损胃气 。”  
②《本草正》:“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所当慎用 。”  
③《本草从新》:“夏日表虚汗多尤忌 。”  
附方  
1.治大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伤寒论》葛根汤)  
2.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  
3.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升麻、干葛(细锉)、芍药、甘草(锉,炙)各等分 。同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 。(《阎氏小儿方》升麻葛根汤)  
4.治癍疹初发,壮热,点粒未透:葛根、升麻、桔梗、前胡、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 。水煎服 。(《全幼心鉴》)  
5.治热毒下血,或因吃热物发动:生葛根二斤,捣取汁一升,并藕汁一升,相和服 。(《梅师集验方》)  
6.治心热吐血不止:生葛根汁半大升,顿服 。(《广利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