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位上司最不喜欢吃苹果,但出于对丁丁礼貌的尊重,他还是接过了那只大苹果 。不料,他刚咬一口就惹来了麻烦,但见愤怒的丁丁用手指着客人说:“你为什么吃这最大的苹果?你太嘴馋了!你太不要脸了!你太恶心了!”那位上司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不知所措,咬在嘴里的苹果咽不是,吐不是,一时间令他尴尬不已 。亲子教育
故事中的丁丁可谓训练有素,他每次都要拣最大的苹果先给奶奶吃 。奶奶每次都笑着夸赞丁丁一番 。同样,爸爸和妈妈也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吃最大的苹果 。最后,丁丁“只好”抱着那个最大的苹果独享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一次小小的分享过程,但这却给丁丁传递了一个重要的错误信号,那就是大人不会吃的,只是走走过场,最大的那个苹果在成人之间转一圈后最终仍然会成为自己的 。长此以往,丁丁就形成这样的一种认识,所谓的分享,就是虚晃一枪,最终最大的那个苹果会回到他的手上 。
“分享”行为,以至于在不喜欢吃苹果的情况下还是出于对孩子的尊重咬了苹果,最后弄得尴尬万分 。
另外,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时,还需要注意一点,即分享必须是孩子的自愿行为 。
一个孩子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真正具有分享能力 。家长需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 。但这种分享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从而学会理解,学会分享 。比如,当孩子应家长的要求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家长吃时,他是真心以为家长需要或者喜欢这个东西,并且会因为与亲爱的人一起分享而感到快乐 。
因此当孩子与家长分享物品时,家长在真正地接受孩子分享物品的同时,还要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快乐的情感,以便强化孩子分享过程带来的快乐体验 。
“玩耍”,分享不是真的,而是假的 。如果孩子一直把分享仅仅当成换取报答或取悦他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现象了 。就如同丁丁仅仅把苹果当成取悦成人的工具一样,当成人真的吃一口这个最大的苹果时,他心里便难以接受 。原因就是丁丁原来没有形成相应的情感体验 。相反,如果从丁丁第一次分享苹果时,奶奶和爸爸妈妈就真正地吃这个苹果,也许当时丁丁可能心里有点难受,有些不愉快,但如此往复,他的这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逐渐消失 。
如果家长再予以语言上的表扬和鼓励,那么就会强化他的分享意识,增强其分享的快乐体验 。等到他人来做客分苹果时,也不会出现案例中那如此尴尬的场面了 。
所以,当家长们看见自己的孩子“小气”,不会分享时,是不是要反思一下,究竟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还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 年夜饭 春节年夜饭20道菜菜谱
- 你家年夜饭有哪些菜名 春节年夜饭有寓意的菜
- 2023|2023春节火车票开售时间 春运前几天火车票最抢手
- 大年初一为什么不能下午回娘家
- 亲子沟通的技巧你都知道哪些
- 过春节待客你们一般都准备几个热菜 过年待客菜谱10个菜
- 亲子沟通,家长应该较量还是顺应
- 亲子沟通最不能说的几句话
- 什么样的亲子游戏能够启发孩子智力
- 亲子沟通的技巧都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